认识刘晨还是在2016年5月的里约奥运会中国志愿者行前培训上,爽朗的笑声,流利的谈吐,英语八级,北大俄语系研究生。她作为我们志愿者代表团队长,上台,面对台下四十余名中国新一代最优秀的九零后代表,庄重发言。自信、大方、有逻辑、发言条理清晰,她小小的身躯里拥有者蓬勃的朝气和追寻梦想的笃定。和台下在座的那几十位即将奔赴里约奥运会现场从事志愿工作的青年代表一样,当时的我们,坚定信念,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为了更好的奥运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为了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朋友留下深刻友好的中国印象。向着星辰大海般笃定的目标,我们并肩向前,砥砺前行。
在里约,刘晨的工作岗位和我一样,都是语言服务志愿者。因为刘晨有着英语专八,以及多年俄语的学习经验。前几天和他聊天,他说还在学韩语。多年的原版图书的阅读,以及语言文化环境的熏陶,使得她能够比常人拥有更多的学习语言的天赋。而语言的学习更多的是运用,却不是仅仅是上课和读书。
右一是我的朋友刘晨北外本科俄语系毕业的刘晨,在大三去俄罗斯交流一年后,紧接着回来参加了北外的保研考试。按照成绩排名的学校,很不幸保研被刷了,而此时已经是10月。临时决定考研的她赶忙开始从头准备考研的全过程。而对于目标学校,她毫不客气的填下了心目中最向往并且渴求的那所学校——北京大学。
两个月的时间,怎么准备都是不够的。而第一次北大考研失败的刘晨,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准备二战。她坦白的告诉我,第一次考研心里对于北大严苛的条件确实心里没底,在300个俄语报考生中上了笔试录取分数线的,只有9位进入了复试的过程。她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只要进入了前三,那么自己就有信心二战北大,因为如果分数差的太多,二战必定会因为承受过多的压力,或者自身学术能力的局限,从而导致二战失败。为了保证二战北大的胜利,毕业后的刘晨,暂时回到了郑州,在家里进行了半年的二战北大的准备。
我说道,当年俞敏洪可是三战北大才最终进去的,言下之意即是我深信怀抱着必胜决心去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努力的人,连上帝都会助他一臂之力。回到郑州的刘晨把自己关在房子里,让父母住在另一套房子,一周见一次,一周一起吃一次饭。她说少小离家,一直想着能回家好好陪陪父母,这半年准备二战过得很苦,却因为陪伴在父母在身边,感觉很幸福。经过半年的准备,对于二战北大,刘晨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胸有成竹的踏上了前往北大的征程。
独白认识她时,她已经是俄语系研一的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一战失败再战的我,必定是无法真正了解那些无奈、纠结、迷惘时刻的痛心疾首的。因为北大自主招生,研究生考试与全国统考在同一天。那表明着北大考试和全国统一招生,你只能选择一样。而正是这一个看似简单的选择,奠定了你的社交圈层、你的教育资源、你接触的活动或者社团、以及你对于学校文化的认同感。
上天从未抛弃过每一个努力生长的灵魂,也不曾辜负过每一个擦肩而过的生命。北大一直有句话,进了北大门,就是北大人。我很不要脸的通过培训,也半只脚成为了北大人(当然是自封的)创立于1898年的北大,5月4日青年节刚刚过完119岁生日,百岁老人日久弥新,因为一波又一波的毕业校友成为中流砥柱,活跃在社会顶层,为社会贡献不可磨灭的价值。百年北大,文化精神包含着骨血,永远在年轻的校友心中流动,代代传承。那日在未名湖畔和的刘晨的谈论,大受裨益,因此我整理了五点,记录如下:
1、年轻人为什么要去最好的学校?
学区房是大众社会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刘晨给我举了北京志愿者联合会陈光部长的例子,陈部是北京人,北京四中毕业。那是什么概念?就是官二代、红二代、商二代就读的地方,远远不是买学区房可以解决的问题。北四中毕业的他,顺利进入北大,在北大的学习过程中,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模拟联合国的早期的创始人之一,毕业后从团委的基层做起,一直做到如今的职位。相比于他这样的人生经历,来自郑州,靠自己努力考上北大的刘晨永远都明白,人生很多的界限是不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比如是北京人还是外地人。
那么既然人生有那么多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为何还要考好的大学,到一线城市生活呢?
前段时间北大有个老师因为一句太过“实诚”的发言,众人皆知,被学校点名批评。他说,其实来北大是学不到什么的,而结交人脉、运营关系才是来北大学习的人真正目的。这句被社会以及学生“诟病”的大白话,倒点出了一个真理:好的平台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是人才聚集的高地,让你有机会和一帮优秀的人共事,并且有机会让你的才华和能力被他们看到和看上。那么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可能成为你的合伙人或者客户。
好学校替你筛选优秀的人。因为平台,你才有了更好的圈子。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2、大学生要不要做兼职?
刘晨说北大外院的学生很少做兼职。俄语系一共九个人,有过兼职经历的不超过两个人。究其原因,还是他们深知自己此刻就是应该花时间去提高自己能力,而不能把时间花在那些蝇头小利上。从另一方面来说,一路学霸过来的学生,对于学习这件事的觉悟远远高于普通人。在他们心目中,学习就是一种享受,沉浸在喜欢并且擅长的事中,如果这件事情又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名利丰收,那么何乐不为呢?何必要牺牲本该用来学习的世界,去拿时间去换钱。
一直以来,高等院校都把人才教育放在高校职责的首位,设置丰厚的奖学金助学金,保证学生能够有充裕的物质条件,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钻研实验,纂写国际性报告。因此排除外在因素,大学生该不该兼职,更多的是放在大学生本身的人生规划上。如果你今后的星辰大海是学术研究或者专业专才,那么你何必抓住顺路拥有的芝麻紧紧不放呢?
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关键。而让自己的变得更好的关键,是向着既定的目标,有条件的选择放弃。
3、中国教育资源有多不公平?
说到中国教育资源,根据二八原则,中国20%的城市拥有80%的人口,同样也拥有80%的教育资源。而北京,却汇聚着全中国1%顶尖的教育资源以及最顶尖的人才。14亿人拼尽全力,为优秀的教育资源争破头皮,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现实呢?虽然现在舆论说“寒门再难出状元”,但你见过哪一个优秀的学霸,不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而是外力的逼迫,家教私教的扶持下,走上教育的康庄大道的?北大的学生独立,自主,有自己的善恶区分,嫉恶如仇。莫不是一线城市教育资源给予以滋养,他们独特的个性,才华也不能得到最好的实战和发挥。
除了教育资源的地域二八理论,师资以及平台资源的聚集依旧秉持二八原则。听闻北大外院的一个系有13名学生,而在职的教授就有19名,更有部分选修课能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更多的优秀师资力量聚集汇聚在金字塔尖,实现普通大学教育无法实现的竞争优势。谁说这个世界公平过?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你能得到什么,一切只因自身努力与否。
4、校园文化的影响,到底有多重要?
我还记得,我就读的本科学校浙江工商大学有一个年年举办的系列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学校邀请浙江省交响乐团、浙江省戏剧团、中央芭蕾舞团等来我校进行专场演出,除了艺术类的演出外,学校还邀请李昌硕等名人大咖前来演讲。学校局限所致,虽然来得大腕不如北大上演的节目(比如曹文轩的首场小说改编话剧《根鸟》)那类大牌,刘晨也和我说过,只要在北京上演过的有名并且反响不错的艺术剧,很多都愿意来北大加演一场。往往对外几百元的票,对学生只需几十元。在北大的百讲门前,放满了近期的各类活动海报,戏剧、话剧、艺术剧数不胜数,还有当即热播的电影,学生票价只需10元。一餐饭的价格,在一线城市享受一场文化的盛宴,你说,这还是不是北大的百年文化氛围传承所带给我们的便利吗?
在人生最美好的4年里,被社会大环境影响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而社会所崇尚的素质教育、情商教育,还不是校园大环境所影响的吗?
除了文化氛围的影响,北大的社团更是全国高校社团中的一枝独秀。先不说数量上的优势,滑轮社、攀岩社、羽毛球社、话剧社、演讲社等等,数不胜数。汇聚着全国顶尖有思想有见识学生的社团,其创下辉煌成就也几乎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刘晨告诉我,北大一直以其开明的校风闻名于世。学校鼓励学生去想去实践,有句话叫,一件事在北大做不成,在别的地方更做不成了。
开放的文化氛围产生了百团规模,替社会培养了站在国际顶尖舞台上,同时又各方面全面发展,尤其拥有美学修养以及高情商的优秀人才,这难道不是校园文化,对于社会以及个人最重要的影响吗?
5、北大那些人告诉我们的事
谈起北大的同学,北外毕业的刘晨和我畅纾心扉。学霸刘晨,在北外高压的环境下始终保持着德智体的学霸属性,她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比如和我一起成为里约奥运会志愿者,作为今年“一带一路”论坛的志愿者代表当众发言。她曾经写过一段内心的独白,要不是当年北外保研失败,她甚至不敢面对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向往——上北大。一次从北大回北外的途中,她黯然伤神。对于当时的她,北大就像一颗悬挂在她头顶的星星,明知伸手摘不到,却没有信心能垫垫脚尖碰到那颗太过耀眼的光芒,毕竟中国第一学府的名声在那边摆着。而后面的一切,都在树立了目标,为此拼搏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
过往种种,已经足够精彩,但进入北大以后,她才真正意识到世界上还是有那么多人,都在用自己所不熟知或者不了解的生活方式,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热爱着这个世界。有些人是在用你所不知道的方式在实现梦想,并且把梦想想成一项事业去奉献一生的。
没有地方比北大离梦想更近,没有地方比北大离卓越更近。在这里没有优秀,只有更优秀。
我说刘晨,在我看来你已经非常非常优秀了,你做到了我们很多同龄人都做不到的东西,达到了我们达不到的境界高度。我由衷的赞美,刘晨却谦虚地说,她这根本不算什么,优秀的人比比皆是。我丝毫没觉得她在自谦,而是说了实话。在我国又重新推崇实体经济“匠人精神”的同时,社会一直在鼓励企业家要把自己的企业当成一项事业去做。我一直觉得,该被当成事业去做的事,不仅仅是摸得着的企业,梦想更是如此。北大用百年传承告诉了我们“教育是一项事业”,践行到自身,求是存真,脚踏实地,梦想更是一项事业。
思维方式的不同,往往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底层因素,也是一个人能否在未来的发展中,迅速脱颖而出的关键。在对世界饱含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年龄,身边那些人做的事,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往往对我们今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影响我们人生轨迹。
以上就是和北大学霸刘晨在未名湖畔探讨的五个方面的梳理,加上了我自己的观点,表达了认同。尽管我洋洋洒洒写下了几千字的长文,我丝毫没有后悔当初或者贬低我母校的意思。要知道,我们现在走的路,无一不是当初自我的选择。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又有何道理去后悔当初呢?
从小到大,我都有明确的标准,想要最好的老师,读最好的学校。然而,我却太习惯于依赖标准了,习惯于在十字路口,都有人告诉我该往哪里走。
其实任何选择都是人在选,与其让自己在今后患得患失,不如早早囤积实力,信心饱满,乐观向上,目光如炬。而此次北大培训,更是让我和内心和解。所谓的名校情结,其实是想成为更好自己的外在表达。
看过更多人生活,产生更多思维碰撞,才能够更好的分辨自己所选择的路。既然如此,以后的路,无论我怎么选,都会是最好的选择。
愿你和我一样,未来的人生有三件事要做——有人爱,有事做,以及有所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