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在反复看《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这本书,两天只看了前面一小部分,但已深受触动,几次红了眼眶。
仿佛一直处在黑暗冷漠世界里的我,心被打开了一道裂缝,光终于照了进来。
活到将近不惑的年龄,终于明白,为何从小到大,对父母、其他人以及对社会联结情感会缺失,为何会一直处在情绪低气压和负能量中无法脱身,为何总是会感到悲伤、焦虑及深深的生命虚无感,原来这一切,都有同一个原因:情感忽视。
情感忽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自己的情感没有被看见、被关心和尊重。孩子在成长中,迫于年龄及认知,他们还没有能力去感知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更没有能力去接纳它们并疏导它们,孩子们只能通过父母的反馈、反应来认知自己并形成自我评价。
倘若父母并没有留意到孩子的情绪,没有帮助孩子感知情绪并正确的表达情绪、合理的疏导情绪,那么孩子的情绪就有可能再次返回他的内心,被封藏,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再去感知情绪并正确表达情绪。
情感忽视下的孩子也会慢慢长大,他们会装作一切都没发生般若无其事,谁也察觉不出什么异样,但内心早已千疮百孔、寸草不生。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深受“情感忽视”的影响,如:会损害孩子的自尊、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会形成对自己及对他人的情感盲点……我就是深受其中痛苦的人之一。所幸,我终于觉察到了,终于知道了它。
被情感忽视的人,简单总结所表现出的几个特征,如:莫名的空虚感,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或者总会被负罪感和羞耻感所困扰,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不能全面及清晰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在书中分享的特征如下:
这些问题并不是可以一目了然的被看到或被准确的觉知,他们之所以没有显现出来,或是被隐藏的很好,或是连当事人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原因,或是有些心理咨询机构也爱莫能助。
真的很感谢本书作者,让我追溯了过去的自己,更加了解自己。我想,在我意识到“情感忽视”的那一刻,我才真的长大了。那么,被情感忽视长大的成人,又该如何重建自我?并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避免产生同样的问题呢?等我看了下面的章节,再来分享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