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实践》是首部把管理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系统性论述的书。该书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管理见解,又从实践出发阐明了应用的途径,从而构筑了管理学科的架构。人们完全可以把这本书“既视为传递知识的工具,也看成一个行动指南”
一、目标管理——德鲁克对管理学的3大贡献之一。
目标管理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目标。这些共同认可的衡量标准,促使被管理的经理人用目标和自我控制来管理,也就是说,自我评估,而不是由外人来评估和控制。
影响目标一致性的4种情形
1、专业。绝大多数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工作。
2、层级。管理的等级制结构。
3、分工。管理集团中不同等级在见识和工作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隔阂状态管理的不同层级对企业要求的理解常常是不尽一致的。
4、薪酬。管理集团的工资报酬结构。
目标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在共同的责任感基础上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它需要依靠团队合作,更需要就任务选配适合的人选,还要引导、帮助、鼓励和发展他的下属去理解和实施组织的目标。因此,需要克服一定的障碍,还需要在政策、结构和流程等方面有目的地进行目标管理才能取得成功。
目标制订的方法:
1、把目标管理当作企业的管理哲学。
2、由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企业主要的总体目标,然后将其转变为不同部门和活动的具体目标。
3、明确各自的目标。
目标管理和传统的管理区别:
1、利润。传统管理只有一个主要目标,利润最大化。而在目标管理中,利润需求只是目标之一。
2、方式。传统管理通常是驱动型管理。目标管理中,会在生产力和质量方面设立具体目标,整个组织会有规律地朝这些目标努力。只有当注意力都集中在预先设定的目标上,并通过持续努力来达到,才能创造出结果。
3、灵活性。企业情况随着技术和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变迁。与传统管理不同,目标管理会不断重新审视已确立的目标。
4、过程。传统管理是受管理的过程控制,强调规则、程序和制度,目标被放在了一边。目标管理一直都很强调目标,过程也很重要,它能导向目标。
5、目的。传统管理依赖外部控制和指引,它通过惩罚性的方法来鞭策员工,在这种环境下,员工机械地工作,逃避责任,没有主动性。而在目标管理中,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愉快地工作,他们自我约束,并注重自我发展,在目标管理之下他们的潜力会得到更充分地发挥。
二、 管理的性质
管理不仅是由现代工业体系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且是由现代工商企业的需要所决定的。现代工业体系必须将生产力资源——人和物——交托给现代工商企业。
三、企业职能:营销和创新
企业的目的是造就顾客。顾客是企业的基础,并使其得以生存。只有顾客才能创造就业机会。正是为了向顾客提供商品,社会才将创造财富的资源委托给企业。由于企业的目的是造就顾客,任何企业都有着两种职能:营销和创新。
根据企业活动是通过营销和创新来造就顾客这样的一种分析,企业管理必须永远以企业经营为特征,它绝不能是一种官僚的、行政的,或者甚至是一种制定策略的工作。所以企业管理必须是一项创造性的而不是适应性的工作。
企业职能:营销和创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