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10 月 17 日 星期 日
【学习】
自从用了番茄钟,我们晚上混沌的日子开始清晰一些了。晚上睡觉前回顾今晚,我们只需要讨论:今晚做了几个番茄钟,这几个番茄钟的内容是什么?
番茄钟有力度的一点是——中途被打扰,要重新设置。所以这有一个坚持的力量。
所以,我在儿童读书会里用“阅读打卡”的形式让学生一起进行番茄钟。
"双减"政策之后,开学到现在这么一段时间,经历了从突然的轻松再回到冷静,慢慢明白现在一切都没变。
家长仍然逃不过“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努力的心理阴影。表面上孩子没有课了,内在都暗潮涌动。

我在这种阴影下就和豆豆吵过。
当我臆想到那些看不见的努力时,我是焦虑的,豆豆是反感的,以至于他说:"天天要我努力、努力,就算努力考个大学,又有什么用?"他从来没有这么说过这样的话,估计就是他对我焦虑的要求他做这个、做那个的反抗。他说话的时刻,我不敢再说了,只能在心里默念:这不是他真心的想法,他是个上进的孩子,一定有办法。方法?出路?
——————————————————————
【互动】
今天和豆豆的斗嘴,呈现出两种模式。两种不同的说法换来完全不同的结果。我来做一个对比:
第一次交流:
豆豆把家校练习本交给我,要我签字。我说:"你要先罚写50个日期才行(这是我们的约定,如果忘记写家校的日期就要罚写,我也要反思下这个规则定了这么久效果并不明显是什么原因,也许即使有惩罚,豆豆内心根本没把这个当一回事。)
讨厌罚写的豆豆一百个不愿意。他说:"别的同学都没写,为什么他们不用罚?
老生常谈开始。孩子眼里"别的同学"和家长眼里"别的孩子"开始对弈。
他拿出家长微信群里孩子们发的家校一个个的对比,以证明不是那么十全十美。我说出我看到的进步的孩子的表现,以证明就是有人做到好。我们陷入了细节争执当中,越来越烦躁。
豆豆说:"反正你从来都不会表扬我,只会批评我。"我听他这么说,内心在想我是不是很久没表扬他了,或者他这么说是因为人类的本性——"不愉快的事情记的更长、更牢固。
为了要回我的面子,我却说:"我只是实事求是的把这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没有批评的意思。”
他却认定我就是觉得他做到不好,还哭了起来。一阵冲突之后,我们沉默了下来。
第二个交流的方式。
我对豆豆说:"虽然这只是不起眼的一个“日期”。我为什么会要你写?因为你需要从细节上去形成细心的习惯。上学期期末考试你因为粗心成绩降低了一个档次,但我看到的情况是你没有拿出方法来改善它。这次数学考试,你的粗心让你错看三道应用题,你怎么想呢?
妈妈想帮助你,能想到的办法也就是多关注细节,如果你能找到你自己改善粗心的方法,按你自己的去做,我不再要求你。"
这个时候,也感谢爸爸过来劝导。他对豆豆说:"爸爸小时候,你爷爷从来不打我,你奶奶也从来不骂我。但我有一个奶奶,也是你的太奶奶,她会打我,有时候我逃掉了她的惩罚,她第二天早上拿着棍子在我的被子上敲。她非常严厉。现在我知道我能考上大学,就是因为他对我的严厉。你妈妈对你严厉,也是想为你好。"
父子之间的交流非常有用。豆豆开始抄写日期了。
要改变这个粗心的毛笔,估计要一段日子。一方面是神经的发展问题,一方面是他的个性问题:活泼型的孩子,狮子座的男孩,能不粗心?那真是一个重要的进化!
从结果看,第二个方式取得了成效。
但是我知道第三个方式才是我们两个人都应该采取的方式。我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对方的感受。自己消化焦虑,也不是用焦虑来“表白”。
那么,我如何让豆豆感受到我很欣赏他,我会尊重他呢?
——————————————————————————
【家长】
经历了这么一段时间,我觉得我确实应该顺应着豆豆的意思,把专注力放在自己身上,梳理自己该做的事情。
自己头脑清楚了,才能头脑清楚的去和他人交流。
————————————————————————————
{我发愿写下2000篇亲子日记,真实记录我和孩子的日常。结合我教育心理学专业的思考,期待对家长们有所帮助。欢迎您留言!}——悠游九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