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一条大马路的人行道上,遇到一个不该出现在那里的淡绿色的小枕头。整条路很干净,小枕头也很干净,不像是一件垃圾。
但它为什么会现在这里呢?前一天晚上散步的时候,在一个小公园也看到了一件本不该属于那个地方的一件东西。
当一件东西很突兀地出现在一个不合常规的地方时,总会引起无数的猜想。
就像这个小枕头,一看到它,我脑子里就已经冒出了好几种可能:
一个老人推着一辆载着一个几岁小孩子的的小车,为了让孩子坐得舒服些,特意垫了一个小枕头在孩子的后背。走到此处,孩子乱动,枕头从婴儿车上掉了下来。老人可能在看前方,有可能在和老姐妹聊天,没有发现小枕头已经遗失;
或者
路边停着一溜小车,小枕头本来在停在树过的这辆小轿车上,车停稳后,有人从后座上下车,不小心把枕头带了下来,但因为离开匆忙,没能发现;
又或者
一对母子或父子路过这里,孩子和大人闹别扭,故意扔掉了小枕头,大人和孩子较劲,谁也不愿意去捡它。小枕头莫名被遗弃。
……
然后,我边往前走,边脑补着这个小枕头之后的命运,差点就完成了一篇“小枕头历险记”,哈哈哈,这是不是爱写文的人的通病?
2
在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偶然抬头看向身边的这棵樟树。
粗粗一眼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再细一看,树冠中间有一丛枝和周围不同,叶子比樟树叶柔软、宽大,颜色偏淡绿一些。
咦,这是怎么回事?诶,那明明是一枝杨树啊。樟树上为啥会长一丛杨树枝?难道是故意嫁接的?且不说樟树和杨树能不能嫁接,关键是这嫁接的意义何在?
我一边胡思乱想,一边往樟树周围观察。
这棵樟树挺高,树冠也很茂密,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个名堂。我又往马路对面看去,哦呀,原来是这样。
我真要被自己笑死了,马路两边的行道树每棵之间距离很近,一棵杨、一棵樟间种着。我身边的这棵樟因为个头太大,把它身后的杨树完全遮挡住了,一点杨树的边角也看不到。
那枝杨,不过是长得比较霸道,从樟的另一边穿过樟树的整个树冠又探出了而已。
我一边对自己讪笑,一边庆幸还好多观察了一下,一边又想到我们看向一个事物总是无法做到周到和全面,因为部分的了解而对它进行评价,从而对它产生对应的反馈和情绪。
然而这些评价、反馈和情绪其实可能是片面的,也是不公正的。
啊,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事物需要更全面的了解,更谨慎的态度。
3
从家到两里外的菜场,有一段比较隐蔽的林荫道,凉快又安静,来往的都是本地的居民,或者周边农家乐的职员。
上次路过时,迎面遇到一群中年妇女,她们都穿着一件橙色的短袖T恤,胸前印着的附近一个火锅农家乐的名字告诉我她们是那家的工作人员。
今天再走那段小路,很巧,又遇到了一群人。这次是很年轻的男女,穿着便装,一路说说笑笑。我从其中一个女孩防晒衣衣襟上又看到了那个火锅农家乐的店名。盲猜这一群年轻人也是那家店的工作人员。
大概这个餐饮公司在离店一里远的那个小区租了房供员工居住,所以他们上班都是一路同行。
不过很有意思,上次遇到的那群人里没有一个年轻人;今天遇到的这群人里没有一个中年人。
大约他们彼此都不愿向对方走出一步,大约彼此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或者因为双方的阅历不同,或者是都不太明白和理解对方的行事处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否是不变的铁律?都说忘年交很难得,大约也是缘自于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