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社会,知道些商业常识,总是不错的。
现实恰恰相反。人们要么认为自己又不是做生意的,干嘛要耗费时间去学自己用不到的东西;要么认为商业知识过于无趣,即使有心想学,一看到各种故作高深而又枯燥的商业类书籍,立即望而却步,打消自己“想学”的念头。
在各种晦涩难懂的教科书中,“商业”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一种同科学一样严谨的学科。其实,商业是我们每天生活中都在发生的事情,它应该与普通大众无缝衔接。从这一点出发,商业书籍如果能够做到浅显易懂,对读者来说才最有意义。
经典的商业教科书很多,但是可以说得上“浅显易懂”的普及性读物并不多。《认识商业》这本书算得上是其中一本。

作为全美高等院校采用量最大的商业入门教材,《认识商业》的内容涵盖了商业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商业趋势、创办企业、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知识和财务管理,每一部分都采用了大量的案例和资料以及数据进行讲解和说明,有助于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其中的知识点。
如果你能读完这本书,你也许会懂自己的生活和所处的社会。
昨天听人抱怨,工资可怜巴巴的,为什么还要为老板付出那么多?如果读完第一篇《动态商业环境:风险和获利》,你就会明白在商业环境下,收入所得的多寡是同所承担的风险大小正相关的。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你只要完成分内事,没有违背公司的规定,你就可以自己同老板谈定的工资。
作为老板,则需要为所有人承担责任。员工犯错、合作商出了岔子,甚至员工犯了错误他没有发现,老板都要咬牙吞血自己承担下来。
作为平台的搭建者,一大锅汤里面有人吃肉,有人喝点汤,有些人甚至只能捞点残渣,这种看上去并不公平的分配方式,是和承担的风险有关的。
所以,我对向我抱怨的人说:“要不你去创业吧?”
抱怨者想了想:“算了!我还是上班吧。创业风险太大了。”
风险两个字,是他不能承担的。他还是会乖乖去领工资,然后继续抱怨。
在如何理解和看待商业的目的和社会意义上,受中国数千年来“抑商”的传统思想影响,视野狭隘之人有可能认为商业的本质是罪恶。追追金钱是商业活动的唯一目的。

诚然,商业的目标固然是追逐利润。据此来判断商业活动的意义,却未免有失偏颇。
在《认识商业》第75页,讲述了验光师乔丹·卡萨罗如何利用一家小企业帮助墨西哥贫穷人士获得他们需要的眼镜。卡萨罗在一次墨西哥援助之旅中发现,有些墨西哥人因为视力不佳,却没有办法获得想要的眼镜,这极大了降低了他们的工作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想完全依靠捐赠进行慈善,卡萨罗和自己的合作者创办了“视觉春天”,聘请当地的家庭主妇走街窜巷,用成本价格销售眼镜。此举帮助了那些急需要眼镜的人,还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类似的例子还有TOMS鞋子,其创始人布雷克·麦考斯基(Blake Mycoskie)在阿根廷发现当地的儿童通常没有合适的鞋子而导致双足畸形。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成长,布雷克·麦考斯基创办了TOMS鞋子,承诺消费者每购买一双鞋子,公司就会捐赠一双鞋子给当地的儿童。这种把商业和慈善结合在一起的One for one模式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些案例让我们明白,商业的力量在改善生活上有多强大。
当然,如果不能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看一本书,就说明读者自身的功力还没有到位。美国人的商业意识和商业发展远非今日的中国可比,本书中描述的商业知识是以美国社会为北京的,读者必须自己进行思考,那些并不适合我们的社会现实。比如,书中提到创办企业可以获得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的帮助。这一点,放在国内,恐怕就要走一段弯路了。
这本书教的不是干巴巴的理论,配上的实例,起码能够让人一窥真实的商业面目。如果你是一个大学生,你可以从书中了解如何为未来做准备。
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你可次从中了解企业的运作、规划和整体管理模式。
如果你是一个HR,你可以从中了解员工特质、管理和激励理论。
这本书,总会给你一点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