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想法哲思
漫卷诗书|| 在“围城”里,我看到了自己

漫卷诗书|| 在“围城”里,我看到了自己

作者: 芳华溪 | 来源:发表于2020-05-12 16:55 被阅读0次

    钱钟书先生以每天500字的速度,两年时间锱铢积累的25万四千字作品,被我用几天囫囵吞枣完毕,大有消化不良之感。

    作品里从未深入了解过的阶层,文人间的附庸风雅,语言中德语、法语、英语的穿插,陌生的行程路线和地名,先生特有的幽默与隐喻,都需要放慢阅读速度,细细思量,才能解得其中真意。

    然而故事的情节却清晰地印在反应迟钝的大脑里,不时勾起现实的片段记忆。

    一地鸡毛

    先从文章的最后一个章节谈起,方鸿渐与孙柔嘉在香港结婚后返回上海,“一地鸡毛”的婚后生活正式开启。

    鸿渐作为男方,手里没有什么积蓄,家里也提供不了独立的婚房,工作也没有着落,最基本的婚姻物质基础不具备,一切问题从此而生。

    相较而言,柔嘉家里算是富裕些,并且柔嘉的姑姑还算是心疼她,为她提供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事事也愿意帮衬,柔嘉自然亲近她,凡事都让她知晓,而姑姑对鸿渐的鄙视必定让其反感不已。

    再来说男方的家长里短,鸿渐的母亲看到柔嘉不如照片上漂亮,心生不悦,再加上看不惯柔嘉新式的婚姻理念、不合常规的处事方式,还有对柔嘉父母的不满,婆媳关系可想而知。

    鸿渐的两个弟妹明争暗斗,为了自己的利益,每次与柔嘉见面说话都是阴腔怪调,幸亏鸿渐夫妻二人搬出来独住,如果都住在那一个大家庭里,二人恐怕早散了,繁琐的礼节,棉里藏针的妯娌交锋,深陷其中,简直让人窒息。

    当然我是站在柔嘉的角度考虑,也是以自己正在经历的家庭关系来看。

    儿子结婚以后理应单独组建家庭,做父母的应该尽可能少地介入子女的生活,90岁仍未退休的心理医生恒子奶奶在其书《人间值得》里也提到这一点:“不管怎样,孩子既然开启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就不要贸然闯入”。她虽然和大儿子住在同一个小区的不同单元,每周却只有周日才与他们聚在一起吃饭,其余时间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几乎没什么来往。

    适当的距离让一切关系变得简单且纯粹,自己舒服,夫妻关系、家庭生活也融洽。

    鸿渐的父母自然不知晓这样的道理。

    小说的最后,鸿渐、柔嘉又因为姑姑的来访而大吵一架,双方都振振有词,谁也不愿意妥协,各自的话都像鞭子一次又一次抽打对方难以愈合的伤疤,鸿渐被柔嘉批得一文不值,柔嘉也被鸿渐伤的体无完肤,言语无法表达一点点累积的愤怒,只得诉诸于“武力”,你推我,我用东西砸你,柔嘉伤心欲绝,离家出走。

    两人之间的情义虽无法与鸿渐对唐晓芙那样刻骨铭心,但也有共历患难、你侬我侬的时候,谁也不会料到会有这样的结局。

    天真的人儿啊,要为当初迫不及待地冲进“围城”付出代价,然而又有几人能与这“代价”脱离干系呢?!

    全无用处

    鸿渐等一行五人千里迢迢前往三闾大学的旅途结束时,辛楣对鸿渐的评价是:“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鸿渐听后无奈地哭笑不得,不明白为何“说实话是一种美德”。

    不得不说鸿渐的女人缘真是好,留学回国的船上邂逅鲍小姐,并上演“一夜情”,然而并不影响苏文纨对他的青睐,之后因苏小姐结识了天生丽质的唐晓芙,很快便博得少女的芳心,与唐小姐偷偷热恋期间,苏小姐依然对他情有独钟,失恋后又遇到孙柔嘉,惹得柔嘉“千方百计”与其私定终身,敢问小说里哪个位男士有鸿渐这般“艳福”?!

    然而鸿渐确是一位“浪子”,学问徒有虚名,而这“虚名”也是40美金向一个不务正业的爱尔兰人买的。父亲虽是一乡之望,经济条件并也不突出,得死去未婚妻淑英之福,能够留学海外,留学四年间换了三所学校,生活尤其懒散,回国后寄居在岳父家,工作也是后者安排的,这样的一个“无用之人”,为何屡屡得女人垂爱呢?

    在文中,钱钟书先生并未对鸿渐的长像有详细的描述,但从鸿渐的行事、对话中可窥见一二。

    鸿渐外表应该是英俊潇洒的,着装打扮也应该是女孩儿喜欢的类型——时尚得体,给人营造出“富家子弟”的印象。

    鸿渐在女人面前情商颇高,心地善良,大方体贴,又营造出“好男人”的形象。

    让女人倾心的男子无非如此。

    被爱情暂时蒙蔽双眼的热恋期女人,即便是单相思,也很难辨别爱人身上的缺点。然而时间与现实让鲍小姐、苏小姐、唐小姐甚是孙柔嘉看到了鸿渐的“全无用处”,或嫁给有“财”之人(鲍小姐未婚夫),或嫁给有“才”之人(曹元朗),或远走他乡,或离家出走。

    人情冷暖

    读过作品的人恐怕也难忘这些人。

    周太太,鸿渐从未谋面的未婚妻淑英的母亲,鸿渐的丈母,且看她在鸿渐回国后的言辞:

    丈母道:鸿渐出洋花的是咱们的钱,他娶媳妇,当然不能撇开咱们周家……不要有了新亲,把旧亲忘个干净!这种没良心的人我见得多了。
    丈母道:这话对。赔了这许多本钱,为什么不体面一下!

    鸿渐与唐晓芙痛苦分手后,为躲避八卦的周太太没有去吃早点,是压倒周太太愤怒的“最后一根稻草”。

    周太太因为枉费了克己的功夫,脾气发地加倍的大,骂鸿渐混账,说:“就是住旅馆,出门也得分付茶房一声。现在他吃我周家的饭,住周家的房子,赚我周家的钱……他给女人迷昏了头,全没良心,他不想想不靠我们周家的栽培,什么酥小姐、糖小姐会看中他!”

    也只有鸿渐能在这样的家庭里住得下去。但反过来想,鸿渐与淑英毕竟没有结婚,这周先生周太太为“未过门”的女婿又是供吃供住,又是做媒,又是谋工作,也算是世间少有的事了。

    寄人篱下,必要受人之气,鸿渐最后只能尴尬离场。

    这些扎心的琐事在鸿渐心中也许不会停留太久,因为学问的不堪遭到的鄙视才像不死的疑难杂症日日如影随形。

    鸿渐、苏文纨、赵辛楣、褚慎明、董斜川五人的聚会让鸿渐在学问上原形毕露。

    老于世故的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对鸿渐的态度和安排,也是因为鸿渐没有学位的履历而认定他并无真才实学,又因辛楣与汪太太的“丑事”,最后将鸿渐解聘,即使觉得他是可塑之才。

    鸿渐这枚“鸡肋”好比一面“照妖镜”,照出人情冷暖,照出人生百态。

    好在鸿渐有辛楣这一重情、仗义疏财的好友,困境之中能够运转自如,绝处逢生。然而,孙柔嘉却对辛楣有很深的偏见,常常让鸿渐左右为难。

    当然文中还有很多值得一提的人物或事件,由于还未到“不得不发之时”,只能赘述至此。

    阅读着作品里“围城大门”进进出出的人们的经历,读着读着,竟也成了“城中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卷诗书|| 在“围城”里,我看到了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jc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