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自然科普专题精选丨第7期

作者: 简书专题月刊 | 来源:发表于2018-02-23 13:55 被阅读155次

前言

简书-自然科普专题(原自然科学专题)主打自然科学科普文章,力求做到科学严谨又不失文学性,希望通过自然科学专题这个平台让读者学到更多生物、理化、天文知识,感受自然之美之震撼,对自然产生兴趣,理解自然保护的意义;或者了解生理、医学知识,更好地照顾自己和他人。

《简书-自然科学专题精选》第7期精选自然科学专题收录的的优秀作品11篇,分为【动物百科】、【草木之美】、【奇闻趣事】、【自然保护】、【生理知识】、【世界无限】、【书籍推荐】七大版块。

封面图来源:《古道西风瘦马 | 内蒙古乌兰布统草原行

作者驴光掠影

目录

【动物百科】

翻车鱼:解锁泰坦基因的浪漫老司机

【草木之美】

绿色植物的新年聚会

【奇闻趣事】

人造人前传

声波折射现象在古诗中的体现

【自然保护】

你真的了解自然平衡吗?科普几个“生态常识”误区

【生理知识】

小儿常见病之腹泻与益生菌

谁说左撇子更聪明?我竟被骗了这么多年!

【世界无限】

你们说的辐射究竟是个啥?

你真的懂进化论吗?

【书籍推荐】

贯穿你我一生的基因之谜

异想天开来科普——妙想科学系列丛书

【动物百科】

1 翻车鱼:解锁泰坦基因的浪漫老司机

作者张涛拉罕

内容摘录:自出生之日起,它们便解锁了泰坦基因天赋,出类拔萃的生长力令人惊掉下巴;最奇特的是,区区一次产卵,它们竟然能诞下3亿子孙!

它们到底是什么呢?老司机翻车鱼前来报到。

【草木之美】

2 绿色植物的新年聚会

作者空谷尘陌

内容摘录:苔藓用细弱的声音讲着:“进化到我们苔藓这一代,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适应陆地生活的形状,比如防止水分过度蒸发的角质层、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矿物质的假根。可是我们做得还是不够好——苔藓体型很小,且必须生活在阴湿环境,因为我们完全没有办法捱过干旱,而且在没有水支持的情况下无法直立在地面上。”

苔藓弯眼而笑,看着蕨类植物道:“可是到它们这一代就不一样了啊,它们最大的成就便是有了维管组织,这让它们看起来更像一株真正的植物了。”

【奇闻趣事】

3 人造人前传

作者壶理壶图

内容摘录:对现代人来说,像电影动漫那样,用人造生命为自己提供服务似乎遥不可及。

但实际上,就在今年春天,顶级自然科学期刊《Science》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其中中国科学家团队人工合成4个酵母染色体。这个成果大大加快了人造生命实现的步伐。

其实,人们对人工再造生命的探索由来已久,而且从未停止。

早年,人们以为生命的存在需要一种神秘的能量。组成生命的物质——有机物中存在“生命力”,只能在生物体内产生,而能够人工合成的物质只有没有“生命力”的无机物。

1828年,一个偶然发现发现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鸿沟,德国化学家维勒发现无机物异氰酸铵可通过重排反应形成有机物尿素。从此,大量有机物相继被人工合成。维勒的导师,著名化学家贝采里乌斯曾因此写信问他能不能在实验室“制造出一个小孩”,结果“一语成谶”。

4 声波折射现象在古诗中的体现

作者孟浪之言

内容摘录:唐诗中很少有人写白昼、正午的钟声、笛声、琴声。不是诗人们喜欢在夜里写钟声,也不是白天没有人敲钟,更不是说夜里太安静容易听到钟声,而是因为夜晚可以把遥远的乐声送到诗人的耳中,所以才有这么多的夜半钟声。假如有谁读到了正午的钟声,那恐怕是因为他身处寺中吧,即他离声源很近。

然而,温度对声波传播的影响对诗人创作的作用不仅仅是夜晚和白天的差别。从上面选取的诗句,我们发现这些诗句大多在寒冷的秋季夜晚。这也绝不是偶然。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人的创作。

【自然保护】

5 你真的了解自然平衡吗?科普几个“生态常识”误区

作者布拉格向北

内容摘录:一场持续数月的大火,打破了这种平衡。最明显的结果就是:植物大量死光光,初级和二级消费者也大量死亡,很少的食肉动物和猛兽由于能跑、能飞而幸存。

火灾后,这些动物很快就把为数不多的田鼠、野兔这些食草动物消灭掉,而来年它们会生数量很少的幼崽。接下来的几年,绝大多数食肉动物都处于饥饿状态,只有体质好的小狼、猫头鹰、狐狸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即使没有人工干预,森林大火过后也并非寸草不生,耐受力强的草本植物、灌木会在短短1年内成熟,一些灌木也会在5年内成年,25-50年后大型树冠成型。

【生理知识】

6 小儿常见病之腹泻与益生菌

作者杨小丫的轻生活

内容摘录:如果孩子没有频繁呕吐,腹泻等情况,可以慢慢恢复她的正常饮食,可以少量多次的吃,宜清淡,忌油腻高脂高糖。可以稍微换无乳糖饮食。

药物方面,可以考虑蒙脱石散,益生菌,还有锌补充剂,可以有效降低孩子的腹泻程度。

预防宝宝腹泻的方法: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推行母乳喂养,宝宝营养均衡,做好饮食卫生,让孩子勤洗手,你们可以选择。毕竟,看着她们生病时的小样儿,我们平时多加预防一点可能更能保护好她们。

7 谁说左撇子更聪明?我竟被骗了这么多年!

作者姚脑师

内容摘录:即使是传统上公认单脑为主的认知过程,现在也逐渐发现是要左右两个脑分工合作才能有效完成的。比如创造力(creativity)一直被认为是右脑为主的功能。在2012年,几位神经科学家[3]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要证实右脑对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验中,被试人被要求做需要创造性的任务。他们要发挥想象力用三个图形创造出各种新颖的画面(如一个笑脸);而在非创造性的对照任务中,被试只需要在脑海中旋转各种图形,不需要创造出新的图案。

他们预测,右脑相关区域在进行创造性任务的时候,会比在进行非创造性任务的时候更活跃。

结果他们被打脸了。

创造性的任务反而更多的激活了(见下图)左脑的后顶叶皮层(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运动前皮层(premotor cortex),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以及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世界无限】

8 你们说的辐射究竟是个啥?

作者道书明华

内容摘录:由于很多人对于辐射存在很大的误区,加之笔者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所以决定写一篇关于什么是辐射的科普文章,供大家参考。

首先明确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遭受辐射。离开剂量谈辐射都是耍流氓。自然界中是存在天然辐射的,而生物在地球上进化了这么多年,早也已经适应了自然界的本底辐射,生物自身的修复能力可以平衡掉小剂量辐射造成的伤害。

9 你真的懂进化论吗?

作者庄一丁

内容摘录:196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法国生物学家雅克•莫诺说,进化论有一个奇怪好笑的特点就是,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懂得进化论。遗传学家史蒂夫•琼斯也说,进化论是一张政治沙发,谁坐在上面,它上面就会变成什么形状。(套用到网上,公众号里那些自以为懂得科学的科学爱好者身上,是不是很合适?)

这些还是支持进化论一派人的观点,而反对进化论的人,我这些年也接触了很多,其中的多数是宗教人士,他们的观点,有时候听上去特别玄,好像了解很多细节一样,比如我就听过有人煞有介事的跟我说,“进化论解释不了人类的出现,因为现有证据中少了一环”,“我研究了五年进化论,读了很多相关文献,和许多著名学者进行了辩论”。

所以,我想把这篇文字的重点,放在当今世界对进化论的种种误读,还有应该有的正确认识上。

【书籍推荐】

10 贯穿你我一生的基因之谜

作者思考问题的熊

内容摘录:基因是什么,基因怎么遗传,基因怎么发挥作用,我们能对基因做什么,这样做真的合适么?

这些问题,有过高中生物基础的人基本上就可以回答,但回答通常都不准确;而对于一个博士来说也可以回答,但往往却不太敢说。一方面是因为如果你在一个领域中陷入太久,就会发现每当自以为了解了一个东西后立刻又会冒出一个不了解的东西等待你;另一方面,长期专注于某一个过于细分的领域,往往会限制我们对于一个事物整体的理解。

此刻,如果有一本优秀的科普通识读物能够带你由浅入深的了解和理解一个行业或者学科,那无疑是幸运和幸福的。而《基因传:众生之源》就是这样一本书。

接下来,从四个角度和你分享《基因传:众生之源》是一本怎样的书?

11 异想天开来科普——妙想科学系列丛书

作者为爱阅读

内容摘录:这套书是16开的小开本,书中图画的版面设计错落有致,既有单页的整体图画,又有跨页的大幅图片,而且几乎每一本书中都会有竖版的巨幅画面,阅读时需要把书翻转过来,视觉效果非常震撼。很贴心的是在每本书的的最后都安排了文末小结,既是对这本书的总结和回顾,又是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这会加强对书中所谈论问题的系统认识。

奇思妙想学科学,异想天开来科普。科普的书会让人思路清晰、视野开阔,扩大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更何况像妙想科学这样一套融知识性和科学性、趣味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优秀科普绘本呢。如果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突然要和你谈谈宇宙的问题,你千万不要奇怪呦,如果某一天小孩子嘴里突然蹦出“质子、中子、电子、夸克”等专业的术语,你千万不要惊奇呦,因为他们读过妙想科学这套丛书。

结束语:看过这么些科普文章后,你是否更加热爱美好的自然,希望读到更多科普呢?那么就关注简书-自然科普专题,学习更多知识吧!你也可以尝试观察自然、积累知识,带着兴趣和爱去写科普,科普其实不难写。期待你的来稿!

本期编辑:灵夜狼

专题投稿请戳:一本正经的自然科普专题投稿细则

副编招募信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书-自然科普专题精选丨第7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kx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