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点线面体”有点太High Level,这次还是回到单点,结合近期所学,总结一下做出一款好产品的底层逻辑,最后再把这种思维方式作用于个人,分析一下对我们的价值。
一.用服务来理解产品
通常大家谈产品,很自然的就会想到那些直接和用户接触的有形的东西,比如ATM机、饮水机、搜索引擎、淘宝网等等。若按照这个思路思考用户体验,会习惯性的落在产品和用户的触点上,比如界面是不是美观?按钮好不好用?操作反应快不快?等等。
可惜,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最近看了一本网站设计的书叫《用户体验要素》,它讲的是如何以用户为中心做体验设计,自上而下一共分为五个层次: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用这套方法论来看,显而易见,你从产品出发看用户体验,看到的都只是“表现层”的东西。
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有,而且很简单,只是换一种语言而已:
以“服务”的角度来思考,把“我能提供什么产品”转换成“用户要什么服务”+“我能如何提供这种服务”。
下面举个例子:
你生产出一辆价格便宜且轻便的自行车,准备卖给用户。用户要的是这个吗?其实,用户要的不是自行车,而是希望在1-5公里的范围内,可以低成本且快速的到达目的地。
换一种语言后,你的思考逻辑也会发生变化,变成了“那如何给用户提供这种服务呢?”,方案就不止一个了:
第一个你可以造自行车,卖给用户。
第二个你可以开租赁店,让用户来租。
第三个你可以纯卖服务,如果用户有需要,你就把自行车送到用户手上,用户骑完,你再拿走。
啊,第三个方案也太荒谬了吧?但是ofo、摩拜用的就是方案三。事实证明,方案三恰恰是最有效率、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方案。
二.服务的背后是系统能力
如何提供好的服务呢?你需要建设的是一套系统能力,因为只有系统能力才能给用户提供确定性的体验。
继续拿ofo举例子,你在上班通勤时骑小黄车,你关心过它的材质和图案吗?关心过它的手柄手感、座椅的舒适度吗?似乎没有。你最关心的是,多久能找到车,找到了车后能不能用,骑到一半时会不会忽然坏了,锁车后有没有停止计费。如果你每次用都很顺,你就会获得一种确定性的满足,就会越来越依赖它。反之,你花了10分钟才找到车,结果发现APP上显示可用,实际锁开不开,你就会抓狂,车造的再好看也没用。
ofo给你提供这些确定性的体验,背后都需要哪些系统能力呢?下面列举一二:
- 市场判断,你的用户是谁,有多少潜在用户,你要在哪里投放、投放多少等等。
- 政府支持:满街乱放自行车肯定不行。
- 核心技术:导航的精准定位、线上线下车的状态的一致性、APP后台的服务器承载的用户量和响应速度等等。
- 运维能力:车坏了能不能及时发现、及时修理,被恶意破坏怎么办,投放和回收效率如何保障,成本如何控制等等。
所以你看,要持续地提供用户可依赖的确定性的服务,好的系统才是关键。
系统能力的重要性:微信和米聊的故事
微信是腾讯在2011年1月发布的一款产品,比小米公司的米聊晚两个月。
微信的1.0版本基本和米聊一样,应用场景定义为熟人间的通讯工具。简单说,就是可以免费发短信和照片,代替收费短信和彩信。
微信2.0版本时,微信用户有400万,而米聊有1000万。所以在微信1.0的时代,不管是功能上还是用户数量上,微信一直在追赶米聊。
但是,微信2.0的时候很快就追上了米聊,并从此将米聊远远甩在后面。
为什么?抛开前端体验,就系统能力而言,微信的运维能力比米聊强太多。
微信的背后有数十万台服务器支撑微信的数据流量,这样的系统能力建设,对于腾讯这样的公司是天然的。而创业初期的小米,根本不可能囤积那么多的设备去提升米聊的性能。所以两个前端体验基本一致的产品,你用微信,永远都会觉得很快,而米聊有时会慢、会卡,偶尔会系统崩溃。两个产品的区别在这里就开始拉开了。
四.个人成长:用系统能力把服务做好
最后惯例,把产品的思考方式用到个人成长上,看看有没有什么帮助。
1.服务视角的应用
在接到工作任务的时候,如果你原来的想法是“我要在规定时间内交出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交付件”,那么现在你可以试着它变成两个问题:
(1)对方想要什么样服务?
(2)你如何给对方提供这种服务?
举个最简单的场景,你的Leader让你发一个你所负责的项目的周报。原来的你,精力一定会直接放在怎么打磨这个周报上,比如,内容怎么样?写作格式和文字描述怎么样?甚至是阅读体验怎么样?等等。
现在呢,你要试着从这两个问题入手思考了。比如,如果Leader的目的是呈现风险、推动解决问题,那么至少要和风险责任人沟通,明确风险、解决计划和抄送的层级吧?如果Leader的目的是想及时了解进展,那么八成说明你平时的工作没做到位,为什么呢?用户的需求源于他还没有被满足、有痛点啊,那这个痛点是谁造成的呢?所以说,这种情况,问题是不能靠一两封邮件解决的,同时,你还应该考虑优化你的工作方式,就是你的系统能力。
2.对系统能力的认知
你观察一下身边的人,那些在某方面总能给你确定性体验的,基本都不是突击出来的,而是系统能力的结果。比如一个人好的身材,其实是长期自律的结果;一个人得体而有美感的着装,其实是长期的审美陶冶的产物;一个人的神情和谈吐,其实是学识和性情的产物。所以一个人很自然地展现的一切,是层层叠加、长期积累的系统能力的产物。
反过来看,如果你忽略了这一点就很可能走偏。比如,你看到有的人投资总是能赚到钱,所以你也跟着投资,买股票、买债券。此时你要意识到,你可能只看到了表象、学到了皮毛,却没发现人家所依赖的底层系统能力。比如经济学和金融的知识积累、长期的人脉经营、快速的信息渠道、基于数据的分析和决策能力等等。
给你泥土和水,你能做出一个苹果吗?人肯定不行,但是苹果树可以。用泥土和水做出苹果就是苹果树的系统能力。话说回来,你的系统能力到底是什么?
单虓晗写于20180707
产品思维系列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