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家园】
我说过,词中小令好看,却难写。今天,我们读朱淑真的另这首小令,看她是怎么写的?
眼儿媚
[宋]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注释: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迟迟: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
轻柔:形容风和日暖。
花径:花间的小路。
暗香:指幽香。
朱楼:指富丽华美的楼阁。
梢头:树枝的顶端。
王国维认为小令比长调易学,却比长调难工。因其难工,所以更有文体意义和审美价值。
朱淑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而愁绪万端。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一幅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迟迟春日”语出《诗经·七月》“春日迟迟”,“迟迟”指日长而暖。“弄轻柔”:和煦的阳光在抚弄着杨柳的柔枝嫩条。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弄”字下得很妙,形象生动鲜明。信步走在花间小径上,一股暗香扑鼻而来,令人心醉…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好一个“云锁朱楼”!时间节气上讲,好景不长,清明过后,却遇上阴霾的天气,云雾笼罩着朱阁绣户,使她想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伤心往事。看来开头所写的春光明媚,并不是眼前景,而是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不然和煦的阳光与云雾是很难统一在一个画面上,也很难发生在同一时间内。“云锁朱楼”的一个“锁”字,乃一句之眼,除了给读者云雾压楼的阴霾感觉以外,“锁在深闺”一语,大家都熟悉。女子不得自由的喻象不正在一个“锁”字么?“锁”字蕴含丰富,将阴云四布的天气、深闺女子的被禁锢和心头的郁闷,都尽括其中。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下片着重表现的是女主人公的春愁。这种春愁是由黄莺的啼叫唤起的。午睡不得,心绪不佳,闻鸟啼而惊心,乃常理。唐诗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之句。怨的是“啼时惊妾梦,不得到遼西”。朱淑真用此典,深意含焉。一个愁绪万端的女子,听到窗外莺声巧啭,不唤起春愁才怪呢…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黄莺在何处啼叫呢?是在绿杨影里,还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红杏梢头呢?自问自答,更耐人寻味。
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自然。通过对春景的描绘,宛转地抒发了惜春情绪。
上片先写风和日丽。百花飘香,而转眼清明已过,落花飞絮,云锁朱楼,令人不堪回首。
下片写午梦初醒,绿窗闻莺,声声唤起春愁。结尾三句,构思新巧,含蕴无限。
全词语浅意深,辞淡情浓。清新和婉,别具一格。
我们还要体会的是:作者在写景时不断变换画面,从明媚的春日,到阴霾的天气;时间上从清明之前,写到清明之后;有眼前的感受,也有隐约的喻辞回首。既有感到的暖意,嗅到馨香,也有听到的莺啼,看到的色彩。通过它们表现女主人公细腻的感情波澜。
下片词的自问自答,更是妙趣横生。词人将静态的“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引入黄莺的巧啭,静中有动、寂中有声,化静态美为动态美,使读者仿佛听到莺啼之声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流播到另一个地方,使鸟啼之声富于立体感和流动感。
这是非常美的意境创造。以听觉写鸟声的流动,使人辨别不出鸟鸣何处,词人的春愁,也像飞鸣的流莺,忽东忽西,又仿佛如在耳畔。
这莫可名状的愁怨,词人并不说破,留给读者去想象,去补充。
朱淑真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差堪比肩”。虽家世显赫,婚姻却十分不幸,她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多才多艺的她只能将愁思寄予词的写作。
朱淑真的词,整体上率性凄清,清空柔媚,感情真挚,情韵俱胜,此词正是其词风格的写照。
文字家园诗词投稿专题
2022.7.23.壬寅六月廿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