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宋词(三)

作者: 诺鸫竹隐 | 来源:发表于2021-09-18 14:17 被阅读0次

    【文字家园】

    近来觉察自己,不知何故,有点习惯于用“天生”二字来评人论世。比如看一个小孩子,确实就有好动好静,好哭好笑之分,也有胆大胆小之别。哪怕是双胞胎,性格也截然、迥异者居多。别说人类,动物界也如此。

    我以为这都是“天生”。而与普通人相比,真正的艺术家、诗人都是敏感(甚至过敏)者无疑。

    还是言归正传。既然是要“记住宋词”,就继续说词。词分小令、中调、长调。说起来,小令最好读、好听,却最难写。何也?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那就让我们看一阕张先的小令。此词所写季节是“近清明”。这让我想到:不是所有的春天,都表现生机、表达希望;不是所有人,都春风得意…

            青门引·春思

                [宋]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释]

    残花中酒:悼惜花残春暮,饮酒过量。

    楼头画角:楼头,指城上的戍楼。画角,军用的号角,涂了彩色,故称画角。

    此为春日感怀伤情之作。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上片起首两句,就让我们看出了词人的敏感。“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对天气频繁变化的的感应上,更体现天气每次变化的精确表述。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遣词精细确切,暗切微妙情怀。

    人们对自然现象变换的感触,最容易暗暗引起对人事沧桑的悲伤。“庭轩”一句,由天气转写当时环境,并点出清明这一气候变化多端的特定时节。至此,这“寂寞”之感完全属于内心的感受了。歇拍二句,层层逼出主题:春已迟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变迁,喻示着人事的沧桑。美好事物的破灭,种下了心灵的病根。此病无药可治,唯有借酒浇愁而已,但醉了酒,失去理性的自制,只会加重心头的愁与恨。更让人心生感概的是:这样的经验已不是头一遭。前一年如此,这一年也不例外,“又是去年病”点明词旨。过片承醉酒之后而来。“楼头画角风吹醒”,兼写两种感觉。凄厉的角声,轻冷的晚风,使酣醉的人清醒过来。正如黄蓼园评所说: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就极尖刻了。(《蓼园词选》)这一个“醒”字,表现出角声晚风并至而醉人不得不苏醒的刹那间的反应,同时也暗示酒醉之深和愁苦之重。伤心人被迫醒来自是痛苦不堪,“入夜”一句,即以现境象征痛苦的心境。夜色降临,心情更加黯然,更加沉重。而重重深闭的院门更象喻着不得开启的心扉。结句指出重门也阻隔不了触景伤怀,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了过来。黄蓼园对此句也甚为激赏:“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蓼园词选》)月光下的秋千影子是幽微的,描写这一感触,也深刻地表现词人抑郁的心灵。“那堪”二字,所揭示的是“秋千影”所触动的情怀。

    此词用景表情,寓情于景,“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尤其是词之末句,写人却言物,写物却只写物之影,影是人,人又如影之虚之无,确实写出了隽永的词味。总之,张先词艺术上的含蓄和韵味,此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残春病酒,已觉堪伤,况情怀依旧,愁与年增,乃加倍写法。结句之意,一见深夜寂寥之景,一见别院欣戚之殊。梦窗(吴文英)因秋千而忆凝香之手,此则因隔院秋千而触绪有怀,别有人在,乃侧面写法”。

    唐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大家都耳熟能详;宋张先的清明如此;我们以往过清明,又如何呢?恐怕也不止于扫墓祭祀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真诗人的真敏感一一而今天,是八月初九,近中秋了一一相信,你也有一颗敏感的心…

    文字家园诗词投稿专题

        2021.9.15.辛丑八月初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住宋词(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ty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