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tiger的解密大数据社群的第一次作业,作业内容如下:
我盯着“逻辑思考题”这五个字有点发怵,因为我不太善于思考,至于逻辑,Google了一下,维基百科对逻辑的定义是这样的:逻辑(英语:logic),又称理则、论理、推理、推论,是有效推论的哲学研究。读了三遍,啊。。。让它去吧。
好在作业给出了步骤,按照步骤一的行动,我得出了步骤二的结果,即对于购物流程的理解如下:
1.登录首页 2.输入关键字 3.搜索:按销量、按信用 4.加入购物车 5.结算 6.提交订单 7.支付
以上就是我理解的这两个购物流程的相同点。
好了,现在要进入正题了。
两者的不同点是什么?
说实话,我没发现不同点。
我的思考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而今天就是提交作业的截止日了,一边头疼,一边佩服自己加入社群的勇气,估计tiger对于吸收我这样的社群成员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好在群主气场强大,加之入群后发现有各路大神频现,虽然这会是一场自找打击的社群学习之旅,但还是很开心的,因为从tiger的Be better愿景出发,我的进步空间一定是巨大的,有大神们指引方向开拓眼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跟着小步快跑。所以,动起来吧。
想象着自己拿着放大镜,在仔细的观察两个生物的区别。
1
我开始了慢动作回放。
登录。首先分别输入网址:taobao.com & jd.com 。从网址的长度上看,明显后者需要的时间更短,但是由于搜索引擎的关键字排名,前者也可以只输前两个字母就可以迅速打开网页,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某宝并没有将网址改成tb.com的原因吧,用户对这个网址的搜索度和熟悉度已经达到了这个效果。
输入关键字。其次在打开的网页里输入“皮手套”三个字,会看到它们如下提示:
这一步也看不出明显的区别,前四项的内容基本是一样的。于是分别选择了它们的第四项。
回车就到了具体的页面了,页面上半部分的筛选条件基本也是一样的。说基本一样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如果搜索内容足够明确的话,那么在搜索栏就可以解决;二是如果搜索内容不太明确的话,那用筛选条件也没什么用。因为虽然某宝上的筛选条件中的“选购热点”多达20个,但我实在看不出“可爱”和“甜美”在搜索结果上有什么不同。于是都选择了“女士”和“分指”两个明确的条件。
2
搜索。若按照以往的搜索方式,接下来的动作就比较尴尬了,因为我要开始排序了。
某宝上的排序是,如果按信用排,商品的销量是0;按销量排,又要注意避开信用值低的商家和跟同行比有绿色数据的商家,那按价格呢?额。
某东上的排序除了按评论数排序之外,其他的和某宝都是一样的。还是同样的纠结,没有能让我放心下单的排序。
但是这次我在进行纠结的排序之前,仔细的观察了一下,终于发现了不同!我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在某宝的页面中间部分还有这样一段带着背景颜色的信息,而某东是没有的。
点击其中的任意一个数字,都会进入下面这个页面,在这里,都是私人订制!
光是看这五个分类,就安心了不少。“从购买过的店里找”,“从收藏过的店里找”,“朋友常逛的店里搜”,“黄钻爱买的店里找”,“回头客多的店里搜”,这比那些排序真是好太多了。
3
为什么,这5个分类就更好更让我安心?因为它们的分类都附带了体验值。
从购买过的店里找:再没有比亲自消费过更能了解这家店的品质了。从收藏过的店里找:收藏是对产品体验的另一种表达。朋友常逛的店里搜:把握了朋友的消费体验也就有了对商家产品的了解。黄钻爱买的店里找和回头客多的店里搜:都是对产品体验值的更好的反应。
4
还因为什么?因为这5个分类都产生了可参考的数据。
从购买过的店里找和从收藏过的店里找:用自己的数据参考。朋友常逛的店里搜:用朋友的数据参考。黄钻爱买的店里找:用黄钻会员的数据参考。回头客多的店里搜:用回头客的数据参考。
5
体验值让一个产品脱颖而出了。体验值也体现了数据转化能力。
Xdite老师在最近的文章中引用过罗胖在2017 年谈到的一个概念,现在广大的人民开始追求皇帝般的生活,出行有御马监(滴滴打车),吃饭有御膳房(百度外卖),读书有御书房(得到)。我想这皇帝搬的生活就是人们不停地对高体验值生活的追求吧。
越是体验值高的产品越能走进生活。最终,我们的生活都会被这些拥有高体验值的产品围绕,靠其产生的数据指引我们的一切决策和行为。或许连情绪都会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想象一下,未来女性在每个月的那一周将会在大数据的指引下提前了解情绪的火爆指数并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嘘寒问暖会变得多余,但必然会有其他更浪漫的方式产生。又或许婴儿会更加神秘而又可期待,百日抓阄会被替代成和出生时产生的数据形成的各种成长方案匹配,看看最匹配的方案是否吻合了父母的预期。种种这些高体验值加大数据支持的未来会很有趣。"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没准儿我们再走快点就遇见了。
低体验值的产品将会成为逐利的突破口,最终都会被高体验值产品所取代。它们转化数据的能力差,会变得非常廉价甚至没有价值。
慢动作回放先到这里吧。后面的流程一定还有不同,只是业余选手功力不足需要休息哈。虽然是慢,但,总算是动起来了。
每次完成tiger的作业都有惊喜。无论是这次的大数据,还是之前的翻译作业,对完成作业的“体验值”都相当的高。没有这几次作业,我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才开始学用markdown,也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才能把英语“用”起来,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去公开写作,虽然还很业余,但毕竟是从0走到1的体验。还有些体验很震撼,比如用眼睛看英文和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加工后写下来,差别惊人的像看大型魔术表演。比如这次某宝某东的带着作业模拟购物,对自己在陌生事物上的无视程度也是无语了,不知道还有多少类似的事情被我无视掉了,以后要刻意练习多用心观察,现在还能感受到当时看到那个分类页面的惊讶程度。
这样看来,一个产品的体验值高低是不是也和用户的专业程度有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