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六一”儿童节,朋友圈几乎都是孩子们欢快的过节场景,看上去家长比孩子还激动,制造着节日的惊喜,晒着喜庆的笑容,陶醉在其乐融融的幸福里。
也许被这种氛围感染,老来得子的朋友抱着满月的儿子,趁着节日的余兴,在“六一”的第二天与大家见面,共同庆贺来之不易的香火延续。中华文明里的延续文化,此时此刻,以传宗接代的形式,得到了极其深刻的传承。
一切都写在母亲脸上。看,脸颊精美的容妆也挡不住此刻的激动,泛出的红晕早已染了眉梢;浅浅的笑里,似乎灌满了蜜,甜的有些腻;双眼似乎成了清泉,那一汪澄澈,全都是儿子的身影,浇灌着成长中的希望。
不时有朋友过来祝贺,母亲极其自然的与朋友一起分享怀中的快乐。我在想,幸福也许有许多,但只有孕育生命,并用一生去陪护的,以至于只有通过从生命本体体验出的甘甜,可能是此生最甜蜜的幸福。
这时我看到朋友的母亲,接过儿媳递过来的孙子,很享受的抱在怀里,送出也不知多大的红包,一同庆贺这来之不易的儿孙来临。这位妈妈是至今除我母亲外,我见过的最伟大的女性。她竟然用整整一生,陪伴瘫痪在床、衣食不能自理的女儿。
妈妈的个头不高,身体也比较瘦弱,时常腰腿疼痛,直不起腰,几乎接近90度弯曲。她极为和善,毕生操持着家里的大情小事。儿女尽管成家独立在外,却极为孝道。在家里,除了偶尔的买菜,这位妈妈平常很少出门。她的世界早已装满瘫痪在床的女儿,其他的一切,好像属于另外一个世界,与她无关。她甚至没有走出过武威,别说更远。
早先对这位妈妈的了解,源于妈妈的牛肉面片。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一天,单身的我跟随朋友到他的家里去玩,其实是想蹭饭。很巧,我们到时她母亲刚做好饭,招呼我们上桌。端上来三个凉菜一个热菜,还有冒着热气的牛肉面片。朋友赶忙招呼着我吃,他母亲却没有坐在桌上,也不知到哪个房间。出于礼貌,我也没问,低下头只顾着吃。面片香极了,里面的牛肉臊子,炒的味道刚好,也不硬,似乎平生没有吃过,亦或吃过但没有这么香,来不及嚼,囫囵吞枣般就进了肚里,饭后还咂巴着嘴,沉浸在久违的香味里。
那种妈妈的味道,早已深深的藏在浪迹社会的儿女味蕾,在武威的各种餐馆,我寻味了许久,也没对上味。直到这碗牛肉面片,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仿佛勾起了记忆深处最软绵的东西,唤起了心底深处的妈妈味道。于是,饭后的路上,和这位朋友有了这么一段对话:
“吃饭时你妈呢?”
“我还有个妹妹,大概3岁左右得了病,瘫痪了,我妈要给她喂饭。”
“你妈一直这样伺候你妹,没干别的工作?”
“我妹脑子也糊涂,衣食不能自理,就像植物人,根本离不开人,我妈连武威都没出过,还怎么工作?”
“你妹多大了?”
“比我小一岁,现在二十多岁”。
“那他这辈子啥也没干,就这样伺候你妹?”
“嗯”。
就这样,以后的岁月这位妈妈拉扯大了包括我朋友在内的四个孩子,陆续前三个结婚独立成家,剩下了妈妈和爸爸还有瘫痪的女儿。后来,爸爸也因病去世,只有妈妈坚持伺候着他妹,直到现在。
我尝尝感叹生命的脆弱,可面对他妹,我又感叹生命的顽强。像他妹,植物在床的女儿,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竟然没病没灾的在床上过了好五十几年,依然顽强的呼吸,顽强的成长。
我在想,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不过几十年,其中的幸福与欢乐,痛苦与悲伤,成就与荣誉,失败与挫折,都是生命的精彩。我们在酸甜苦辣的品尝中,体味着属于我们的精彩,丰富着属于我们的世界。
可在一切,似乎都与这位母亲无关。他全部的生活,或者说生命的意义,全在于这个女儿。每天需要做好三餐,极仔细的喂饭,快了怕噎,慢了怕影响接屎端尿,还要洗涮,还要帮女儿翻身,整天像一只陀螺,不停的旋转,一刻也不敢停歇。今天的这位妈妈,已接近90岁,想必也不能出门买菜了,只能在自己的家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在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这位妈妈走到了现在。他生命的全部,他生活的全部,她幸福的全部,他成长的全部,全都给了这个生命。给的是如此彻底,如此纯粹,一点也没留给自己。说她伟大,似乎有些心虚,但我实在想不出比这个更加高级的词来表达我的心迹。她的“无私”以最淋漓尽致的方式,呈现在自私的社会里,给这个社会以最响亮的耳光。当下,这种面临绝迹的情感,也不知能否得到保护……
母亲,不仅仅是个称号,而是我们心灵可以依靠的港湾,哪怕你瘫痪在床,她也倾尽终生,陪你到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