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参加了寻虎老师主持的文学电评会的点评现场,我把《花松鼠 灰松鼠》这篇短文发给老师点评。他告诉我文章太过杂乱。换一句话来说就是,我的散文神没有聚起来。老师并且发来一篇《所有的好作品只有一个结构》给我研读。读完之后我再来反思自己的文章。看问题在哪里,如何写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花松鼠 灰松鼠》这篇文章,我从看到窗外的花松鼠写起,联想到上一次看到松鼠是在学校,也就接着写了一下学校里面的松鼠主要是灰松鼠,写了它们的神态是什么样子的,有一些什么特殊的行为动作。然后,进一步联想到我在波士顿大城市里面看到的灰松鼠有什么不同。最后再回到眼前的花松鼠上面,描写一下花松鼠收尾。
我想主要的问题在于,花松鼠和灰松鼠之间没有建立起非常强的联系,所以会让人觉得有一些散乱不集中。所以如果这个文章要写好,要么就专注于写花松鼠,要么就专注于写灰松鼠,要么就要把花松鼠和灰松鼠做一个非常紧密的联系或者对比,使这个文章整体的结构更加的凝聚。
我的本意是想将花松鼠和灰松鼠放在一起对比的,我想让读者能看到它们各自的特点,看到它们同为松鼠,有什么不一样,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个联想真实发生在我脑海里的,本来应该是一个很顺其自然的事情(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自己思维太跳跃了)。但是因为笔下功力不到位,所以写出来会让人觉得不流畅,文气不通。
这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经常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按自己的思维来写的,却没有站在读者的角度来考虑。写文时要好好想想,怎样表达,读者才能更好的跟着作者的思路走?其实这不仅是我在文学写作中的问题,在科研文章的写作中我也有类似的毛病。看来问题是相通的,以后写作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一点。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名篇,第一节这么说: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译文】
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