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就是这么××××……
这大概是讲人坏话最开始的那一句话。但是我决定在内心设下一下辩论,以便可以更客观的看清事实。
我记得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吴常,在课堂上举过一个例子让我印象很深刻。
说一个小偷偷了别人家的东西,我们是不是觉得这个人的品性很坏?
台下异口同声地点头说是。
然后他接着说,要是这个小偷家里很穷,他偷的东西是拿回去买药给他父母吃的,你是不是还觉得他很坏?
台下的同学包括我,态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反转,莫衷一是。
接着他又说,如果再了解到,被偷的这家人是当地的奸商,经常压榨员工、掺假作假牟取暴利,大搞权钱交易,现在感觉怎么样?
接着他说了一句让我一直记得的话:这个小偷的行为,我们不认可他,他用了不道德的手段。但我们可以去理解他,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有些时候我们特别容易很随意的评价一个人怎么样,ta就是心眼坏类似的语言。但这种话语是很不负责的。
评价这种话语,就像我们通过媒体剪辑看到的画面一样,只是事情的冰山一角。媒体可以从侧面拍冰山很尖锐的陡峭冰角,也可以从正面拍冰山平坦圆滑的底部,但是你看到后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反应,——一个危险如履薄冰,一个舒坦一帆风顺。
因为你没有全面地观看过理解过ta的全部的真实的样子。
但是受限于人的信息渠道来源狭窄,很多时候没有机会去认识了解一个人的生活背景,一件事的前因后果,我们会坐井观天的以为自己能获取的知识就是世界的全部。
所以,对一个人或者事情没有足够的了解,都不要轻易做出很绝对的判断。
经常作这种判断,会让自己陷入越来越狭窄的思维误区——贴标签,认为事情就是一成不变的,就如我所看见的。
所以你需要一个运动着的思维观,此刻我认为某个人很讨厌,我接受我目前的情绪,因为我的知识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收集到的资料是这么理解的。
我不认可他,但是我要理解ta,ta可能有着常年校园暴力的阴影,ta可能有着父母离异却无人领养的惨剧,TA的环境让TA长成了这样,你让TA怎么办呢?
可能TA也很绝望,你现在看到的就是他自暴自弃的一面。
长在一个双重家暴的环境,又怎么要求她温柔贤淑呢?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有多恨一个人,就该想到他可能有多惨,可以化解很多仇怨,避免陷入无端的不理智情绪当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