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哲思散文
【随心思历史】其实,她只是个女人:从女性视角解读吕雉

【随心思历史】其实,她只是个女人:从女性视角解读吕雉

作者: 随心婷小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19-10-14 09:47 被阅读0次

很多时候,人是被逼出来的。以前对这句话嗤之以鼻,在经历了许多事情、读了一些书之后,愈发感受到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自《汉书·高后纪》后,西汉“皇一代”创业团队——刘邦一家的发家史算是真正结束了。这期间我们多在研究刘邦创业以来的“核心团队”:无论是作为“首号竞争对手”的西楚霸王项羽,还是和他一起栉风沐雨打天下、安邦定国治江山的张良、萧何、韩信。然而在他光芒成就一代大业的背后,他身后的那个女人——吕雉,我们似乎忘记了,少有提及。也许是男性政治主导下的视角,总是忽略了女性的作用。这未免是一种遗憾和不公,但却是历史文化造就的,无可厚非。

此刻,在我眼中,她不是吕公的女儿,不是刘邦的妻子,不是汉朝的皇后,也不是后来的“高后”,她只是吕雉,一个女人。那些以男性视角下解读的她,是非功过都不重要。抛却政治,我想聊一聊,女性视角下的她。

史书上对吕雉的记载,是从她开始成为刘邦的妻子开始的。因为父亲看中了刘邦,在那个“父母之命”的年代,她嫁给了刘邦。年龄相差悬殊的老夫少妻感情如何?史料不曾记载,在此尚不做推测。

那时的她,并不知道将来会成为整个天下的国母,会成为一朝皇后、太后甚至是太皇太后。在民间长大的她,过着普通女子的日子。

后来的她,经历了丈夫打天下的日子,自己和孩子也曾成为人质。即便后来回到了丈夫身边,但是刘邦在当时对她的放弃和不重视,想来也会让吕雉寒心吧。刘邦是大丈夫,爱江山可以不要妻儿;吕雉只是一个妻子和母亲,爱小家远胜江山。也许她不希望丈夫可以称霸天下,只希望相夫教子,平安喜乐。

刘邦一路征战,戚夫人相随侍奉。从女性的角度出发,爱是自私的,没有人愿意自己的丈夫宠爱别的女人。但是身为正妻,要有容人的雅量,在丈夫征战沙场时,她不能有嫉妒之心,要做背后的人,照顾好一切,打理停当。我所看到的史料上,并未对这段时期进行详细的记载,但是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还有诸多琐事要料理。她要识大体,但是她不是出身皇室贵族的大家闺秀,并未学过如何做一个皇后啊!可有人体谅她的不易?

刘邦要废掉嫡子刘盈,立如意为太子。这可算是触及了吕雉的底线。她一生奔波辛劳,在“色衰爱弛”的皇宫里,儿子是她前半生的付出和后半生的指望。但是刘邦的这一举动,让她不得不露出了“最毒妇人心”的一面:杀了如意,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初读时我也不理解,觉得她狠毒,但是站在女性立场上,便可理解,甚至是同情了。

刘盈为帝期间,吕后也是掌权甚多。直到刘盈死后,她开始了“幕后掌政”的时期。这期间有许多被后人诟病的行为,我们不去一一评断,因为男性视角下的历史,女性是弱势群体,无法真实复原。

回顾吕雉的一生,她不是出身于皇室贵胄的女子,没有受过良好的宫廷思维教导,却在丈夫征战沙场功成名就后,成为一代皇后。我们在用政治视角解读她的时候,记得她是吕公之女,记得她是刘邦之妻,记得她是刘盈之母,记得她是汉朝之后。但是我们是不是忘了,她是吕雉,只是一个女人?在这些男性视角下的历史记载,可曾注意到,真正的吕雉?

读书会后,一位朋友在群中讨论时,说到西周礼乐制度下,女子的无奈与悲哀,语句完整摘录如下:

其实,在西周礼乐文化之下的中国女人,活得确实累。因为爱的需求,很少得到满足,或者说,女人对爱的渴求,不满足也没有关系。而夫妻之间,讲究的不是爱,更多的是体现两个家族利益的共同利益。所以中国的男人的温情,更多是留给其他女人。但回过头来,却要求女人承担很多责任。

女人可不可以出头呢?可以,比如吕后,武则天,孝庄,慈禧等等。但这要自己非常努力非常努力去争取。男人在安排利益和权力的时候,从来是很少考虑女人的。这确实是礼乐制度之下女人的宿命。

                                                                                                                                                                                                            ——酷博

读来心中一惊,这是一位男性历史老师。细品之后,发现其中有很多现象值得探讨。我倒是想聊一聊,以男性主导的社会环境下,妻子的权利与义务;具体到《汉书》中,则是以刘邦为主导的汉朝中,吕雉的权利与义务。

用“权利与义务”这个词来阐述,似乎有些政治与法律色彩,无奈一时间找不到更合适的词语。古代社会,当男子以“妻子”的名分要求一个女人时,对女子而言,是一种殊荣还是不幸?不可得知。

在大家族中,能当正妻的女子,应该大致受过一些教导,类似《女四书》之类的“经典”。笔者未曾细细读过,不可妄加评判。略加浏览,发现并非全无可取之处,只是更加心疼古代女性。

若说《女四书》读来颇费时间也乏善可陈,倒是有另一份资料可以大致看出其中端倪——休书。

中国古代用于休妻的“七出”(七个条件)的规定,最早形成于汉代。七出是:一是无子,二是淫,三是不顺父母,四是口多言,五是盗窃,六是妒忌,七上恶疾。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在家是大家闺秀或是小家碧玉的女子,或许会受到相关的指导。我们无从得知吕雉在嫁给刘邦之前得到了怎样的教导,但是绝非身为一国之后的内容。也许最多是学会了如何当一个正妻,如何相夫教子、孝顺公婆、操持家务吧。

成为刘邦的妻子,是她意料之中的,也就是成为一个男子的妻,相濡以沫举案齐眉;成为汉朝的皇后,是她始料未及的,前朝与后宫的平衡,或许让她焦头烂额。在一日一日的发展中,吕雉或许忘却了自己曾经身为吕家之女的那份纯真与美好,更多的是记住了自己对吕家的责任,家族门楣的平安与荣耀;吕雉期待的也许是和刘邦之间普通夫妻的相处,然而丈夫并未给予她这份“义务”,宠爱别的女人的刘邦,给了她一份并不对等的“权利”——治理后宫。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探讨与阐述:一是皇后的身份,治理后宫的权利有多大?二是这份权利,和刘邦要求她的义务对等吗?

在以前王朝运作中,外事五权,内事五枚。五枚均为”后“所执掌。也就是说,后宫的大小事宜,皆由皇后处理,这也就是说,刘邦没有把夫妻之间的爱给吕雉,给了她另一项权利——掌管后宫。

简而言之:我的爱对你来说是奢侈和不可及的,你别奢求。我能给的,是你掌管后宫的权利。我的其他女人和孩子都归你管。

这是一种权利,却和妻子的义务不对等,和皇后的义务对等。但是前文已经阐述明白,吕雉在嫁给刘邦之时,并不知道她的身份会是一朝皇后。后来的改变,不是她能左右的,不能用结果来看当初。

也许在刘邦看来,给予吕雉的足够了,只是他不知道吕雉想要什么。而对皇帝来说,他需要一位皇后,这个女人身上肩负着身为国母和后宫之主的责任和权利,也拥有相应的义务。这一点,吕雉在后宫的作为,有过之,有不及,也有合理之处。

毕竟对于吕雉来说,她是一个政治家,但她也是一个人,一个平凡的女人。走上政治这条路,也许有诸多无可奈何,环境逼迫中,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或者遂心,或者无奈。理性解读时,我们可以评判是非功过;感性认知时,尚且去掉这层枷锁吧!

男性视角下的历史,女性是“配角”。即便她是《汉书·高后纪》的主角,依旧是刘邦之妻,惠帝之母,汉朝高后……幸哉?哀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心思历史】其实,她只是个女人:从女性视角解读吕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vl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