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心随笔
为什么说碳中和赛道非常巨大?

为什么说碳中和赛道非常巨大?

作者: AlleSpace | 来源:发表于2022-10-04 23:43 被阅读0次

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机构预测总共需要投入约140万亿元,这是一条万亿美元的超级赛道。

你可能会想,能源转型是不是全靠政策推动,然后拼命投钱就够了?没那么简单,政策很重要,它是能量转化的整体导向,但不是能量转化的唯一动力。在过去的一年里,能源行业取得了许多突破。这背后除了政策支持,还有两个驱动力:一是应用场景的拓展,二是技术瓶颈的突破。

首先是应用场景的拓展,让小众清洁能源更有用。比如氢能,它一直被称为人类的终极清洁能源。奇怪的是,它存在感很低。所有的电动汽车都使用了光伏发电,但很少见到氢动力汽车。为什么?以前氢气是按照危险化学品来管理的,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5.6%,只要在空气中混入4%的氢气,遇火就容易爆炸,给储存和运输带来困难。新建氢站一座造价高达1500万元,现在全国只有255个加氢站,要达到加油站的高密度还需要很长时间。

幸运的是,从2022年开始,氢能将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因为氢能已经找到了一个特别合适的应用场景:工业副产品氢气用于附近有固定线路的商用车。为什么这个场景特别适合氢能?

首先,商用车迫切需要清洁化改造。商用车辆的排放量很高。

其次,固定线路可以解决氢气储运的“先天不足”。商用车路线固定,加氢站密度很好解决。商用车基本都是露天停放,泄漏的氢气会立刻被稀释,爆炸风险大大降低。

最后,“工业副产氢气”可以很好的解决能源供应问题。这里用的氢气是工业副产品,成本低。每公斤16元的价格是电解水制氢的三分之一。行业分布也很广,可以与重卡运输的需求区域重叠,氢能源供应非常方便。

总结这种模式:一方面是大量的工业副产氢气,另一方面是商用重卡的减排需求。两者结合,就有了特别合适的应用场景,让氢能应用有了从0到1的突破。

核能似乎不是很引人注目,目前仅占中国电力供应的5%。然而现在,核能的应用有了重大突破,那就是核能供热。山东烟台海阳市完成了全国首个“核供热”任务。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利用余热加热采暖水,热电联产为海阳市500万平方米连续供热143天。

为什么核供热的应用特别显著?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一个难题——城市供暖的清洁问题。2020年我国集中供热用煤2.8亿吨,产生二氧化碳等污染物6亿吨,相当于全国交通运输部门半年的排放量。

核供热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应用。以海阳市为例。一个供暖季,如果烧煤,要用18万吨煤,只有4500辆大货车能装。核供热用了多少燃料?1.2吨,一辆小货车被拉走,零碳排放,能量密度,清洁度碾压其他能源。

你可能会担心核能会不会有安全问题。毕竟历史上的核事故都是令人恐惧的。我们掌握了世界领先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核电站可以抵御任何假设可能发生的事故,安全性很高。你也不用担心家里暖气片的核辐射。核供热送来的水是经过五层隔离监控的安全热水,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

比如与光伏并称“新能源二人组”的风电,现在遇到了发展瓶颈,因为风电的发展越来越困难。近十年来,风资源丰富、区位好的地区几乎都被开发了,适合的地区越来越少。

这就要求风电要逐步转向两个领域,一是低风速风能的开发,比如中东部省份的低海拔地区,二是海上风能。但这两个地方的风能发展并不容易,风机的装机成本更高。为了控制发电成本,需要提高每台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

目前主要的方法是使用较大的风扇。叶片越大,发电效率越高。理论上,风扇吸收的能量与叶片长度的平方成正比,即如果一个叶片从20米变成40米长,可利用的能量将增加4倍。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问题是做起来不容易。并且当重力和风力都增加时,叶片材料更容易应变、变形甚至断裂。要做一个200米的叶片,就得用碳纤维。碳纤维的强度比玻璃纤维高40%。另一个指标“模数”,高3-8倍。模量越高,材料越不容易变形。同时碳纤维的密度更小,可以比玻璃纤维轻30%。

今年上海石化公司解决了卡颈问题,自主研发了48K丝束碳纤维。上海石化今年年初开始安装设备,8月通过中期试生产,具备投产能力,预计年产能1.2万吨。上海石化也开始涉足风机叶片制造。200米长的扇叶在向我们招手。

技术突破还推动了能源行业的哪些发展?让我们把注意力转回化石能源。不要以为有了“双碳”目标,化石能源就不重要了。到2060年,中国能源结构中仍将有20%的化石能源,需求约3亿吨。所以传统能源的突破也很重要。

比如有一种能源叫“页岩油”。中国储量世界第三,但一直被认为是“无效资源”。你也知道,美国已经可以大规模开采页岩油了,但是中国的页岩油开采难度比美国高几个档次。很多国际能源公司在中国尝试过,最后都放弃了。

也是在今年,中国在页岩油开采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原来的开采方式是在页岩上压出很多裂缝,让石油渗出来。但裂缝容易闭合,产油量很低。现在,我们不是在压裂后立即开采岩石,而是继续用高压保持它,让裂缝吸水膨胀,不断形成新的裂缝,这大大增加了页岩油产量。

在过去的一年里,能源行业取得了许多突破。这背后除了政策支持,还有两个驱动力:一是应用场景的拓展,二是技术瓶颈的突破。在场景和技术的双轮驱动下,我们正朝着能量转化的终点稳步前进。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说碳中和赛道非常巨大?

    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机构预测总共需要投入约140万亿元,这是一条万亿美元的超级赛道。 你可能会想,能源转型是不是全靠...

  • 不用电空调、液体制冷用谁制冷?数据中心要“心中有数”精挑细选

    近日,证券时报在《“碳中和”下数据中心高耗能解决方案迭代 液冷技术成头部企业新赛道》报导中表示,在“碳达峰”“碳中...

  • 若灬秋《一本书读懂碳中和》读书笔记及感悟

    关于本书 《一本书读懂碳中和》 为什么要施行碳中和? 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生存发展面临危机 全球快速变暖,...

  • 一本书读懂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 最近基金的讨论区频繁出现碳中和这个概念,刚好微信读书上有一本《一本书读懂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全球...

  • 碳中和

    环保科普365

  • 碳中和

    近期民用市场需求尚可,加之熟料价格及周边地区低标水泥价格上调带动。18日起江苏南京、镇江地区主要厂家通知上调低标水...

  • 碳中和

    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

  • 碳中和

    那个店里化和电力产业的低碳化浙江委员会共同影响到出血居住和数字化三大领域第二条路径是菜就是材料最大化作为印象到一注...

  • 碳中和

    碳中和是企业、团体和个人测定在一定时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了自身的二氧化碳排放。 国家领导人...

  • 碳中和

    碳中和主要是指二氧化碳被吸收转化为化合物形态。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将其固化在叶杆中是最好的方式。除此之外,二氧化碳可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说碳中和赛道非常巨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vu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