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然醒悟到这场疫情就是来磨练人的,尤其我这种喜欢往外跑的人。
刚开始听说——不出门不聚会,我不以为然。
不是说我不怕病毒,而是我就想每天都“脚踏实地”啊。但面对每天疯长的数字,我还是望而却步了,老实了很多。
这一“老实”,就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培养人的惰性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往常的每日早晨六点必醒的生物钟,居然现在改到了八点,甚至八点多,要不是被尿憋醒,恐怕还能延长。这应该算是一不好的习惯吧,怕疫情过去后,每天起床要做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再睡一会儿,再眯五分钟……
所以,今天早上8点12分醒来,但这不意味着要起床。
在床上干什么呢?
看着窗外晴好的天,只能在心里想象那个春暖花开的世界。也隐隐有些担忧:如果一直不能解禁,人类将走向哪里呢?昨天晚上看了张文宏的预测,我显得有些悲观,但悲观中又安然于现在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的日子,这种状态,应该是好多人的理想。冷不丁突然让你实现了,你是不是会不习惯呢?
看微信,看QQ,看简书,做学习强国……报告体温,翻看那一串数字,大概想象一下数字背后那些生存着的人们。
估计这场疫情让老师们都无比惧怕某种生物,那种生物有个非常高大上的寓意,它的名字叫做——龙。因为这样疫情,老师们每天都在接“龙”,要么是自己接,要么是让别人接,还要接得和和气气准点接完人人都接。
睡到自然醒啊,还要睡到肚皮饿了,才会翻身起床。
当然,这一“老实”,一日三餐也就改成了一日两餐。特意去查了一日两餐,说“只要有规律”就可以,这一日两餐也算是有规律吧。只是我这嘴闲不下来的人,明面上是一日两餐,暗地里是一日多餐:水果、点心、瓜子,只要坐在沙发上,就会克制不住要去消灭它们。当然每次儿子看到我在吃东西都会怼我——看你那脸好大嘛!呵呵。
所以,体重严重超标,也就尽量不去坐沙发上。
不坐沙发,那就坐在书房里。
太阳正好,打开电脑,写会儿字,读会儿书,阳光刚好照耀进来,手和脚都是暖的。
思维还沉浸在昨晚新网师的第一次网课内容里,就在QQ群里,用文字分享,两个小时的时间,三位老师的分享,都在传递一种思想——1.一旦选修课程,就要全力以赴完成任务,如果选修而没有提交作业,将留下不良学习记录。2.新网师与其他学习平台相比,除了传授知识,提升能力,更注重培养学员主动学习、日常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和习惯,在新网师学习,主要依靠自己,而不要把全部的希望寄托于讲师。所以,新网师特别强调在“小打卡”中的每日打卡。打卡只是提倡,不作为过关考核。(后面还有好些条,都是货真价实的要求,我只能给自己加油打气,一定要将自己所选的两门课程学好。)
我应该算是一个乖学生,参与授课完成作业我都不怕,但我还是担心作业质量,看他们之前的作业过关,分成好几个等级,导师好严格,作业好有难度,尤其是那些上万字的论文。
借用优秀学员丁秀华老的话吧:对于一个自制力不强的人,打卡非常必要;对于一个处于“蒙蔽”状态的人,引领非常重要;对于一个知识浅薄的人,学习非常重要。我呢?就用后面两条来鞭策自己吧。
最近读的一本书,有些兴奋,书名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虽然在说理,但都是在故事里说理,语言通俗易懂,合我的口味。这七个习惯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综效、不断更新。今日又读了一部分,慢慢梳理中。
书里引用了美国作家弗格森的一段话: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这句话说明了改变之难,以及积极主动的重要性。
书桌上有些乱,好几册的教学用书,几本在翻阅中的书,但都不想收拾,且让它们在阳光里散乱一回吧。

书看累了,看着视频做回操,累得气喘吁吁后,然后在屋里到处游。
期盼着今晚9点的“瓦尔登湖畔的《瓦尔登湖》分享会”,倾听大自然的言说、对人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关系问题产生新的觉醒。这次的疫情,让我们宅家就是让我们思考一下我们的这些关系吧。
此刻,对着窗外的一地阳光,让我发会儿呆吧。
因为还有未知的天数要宅家,且得把这门技术活儿想明白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