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属于那种经常会给领导送去回答不了问题的下属,看到某些问题,很直接的给领导予以反馈或提问,但是效果总和自己想要的大相径庭。有些问题问出来,可能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事情的推进不利。
反推到日常工作中,其实任何问题我们都要评估好可能的结果和风险,再决定说不说,怎么说。
案例1
最近有客户希望买我们的标准产品,但是这个产品有窜货风险,今天本想借其他项目机会,向跨部门领导汇报的同时,顺便提下这个事情,原以为在祥和的汇报氛围中,领导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我这个小项目顺利通过。
但是效果并非如此,领导倒是有犹豫,但是回答很正式,最近出现的窜货现象很严重,订单的反窜货审核需要重视起来;
得!撞枪口上了!
不仅没能达到理想的结果,而且反而让领导对这件事产生了重视,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不仅要做大量的证明工作,而且在领导心里也默认这件事是有风险的。
有些事情,说出口就要成,不成就要坏事;没有讨论的空间。
案例2
最近在回顾《奇葩说1》的海选场景,里面有个清华博士,本科法律,硕士金融,博士新闻传播,上来就问“各位老师,机会难得,就我这种经历,毕业后适合干什么?”
我们在遇见贵人或导师的时候,常常会觉得机会难得,赶紧把问题抛出去,“毕业后我是工作还是读研”“我应该到哪工作?”“我是先成家还是先立业”
2014年,我在一家教育机构面试的时候,办公室除了我,该公司副总裁,还有个长期在这补习的学生。
这个学生今年高三毕业,因为长期在此培训,过来询问志愿意向的事。副总裁手头貌似有急事,也可能是对我的面试,让我来回答关于志愿的事。
这个学生自以为喜欢医学,想往这方向走,但又打不定主意。
当时我也大三了,对这个事也有过一些考虑。站在城市,专业,学校名气三方平衡的角度一顿白话,白话完最后的结果就是我总能得出一个结论,“综合考虑,城市优先”其实对他的借鉴意义不大。(如果现在再问我,我会把我自己的决策和结果告诉他,供参考。这里也跟他道个歉,没能帮上忙)
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追求51%的胜率,如果一步棋或者一件工作汇报追求100%胜率,那么这件事一定存在弱点让他变成0%胜率。
解决方案
分步执行,降低风险;
不论是给领导还是贵人,这种回答不了的问题少问。因为问下去意义不大。我们应该针对困惑,提出对方能回答了的问题,比如“哥哥,你学习这么好,在郑州上的学,都没有出省,不觉得憋屈么?”,关于窜货,我会按之前的审查流程先提上去,提供相应证明,假装一切流程照旧,有问题再说呗~
这样执行可能没法解决你当下的困惑,但是是你面对领导或者贵人能提出的最高效的做法,走了一步51%胜率的棋。
关于困惑的最终答案,再等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