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 | 如何评价杜甫

作者: 梧桐树边羽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09:34 被阅读5次

    如何评价中国诗词史上的“诗圣”?

    不通读杜甫诗作,不了解安史之乱那段颠沛流离的人生,怕是难以成文。

    杜甫老先生死在旅途之中,后人为他迁葬时找到元稹,为他写了墓志铭。

    当时元稹才高名声大,因为距离杜甫离世并不久远(四十年左右),所以他对杜甫的诗作和生平是了解清楚的,他的这篇墓志铭及序算是最早的对杜甫比较完整的评价。元稹在这篇文里高度评价了杜甫在诗词上的成就,甚至超过了李白。这与元稹,白居易等人自身的偏好有关,于李白有些不公,但杜甫确是担当得起。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到了杜子美(杜甫)这里,上承《诗经》,《楚辞》的规制,下接沈佺期,宋之问的格律研究,古朴发于苏武,李陵,气势盖过曹植与刘祯,掩了颜延之和谢灵运的高傲孤独,间杂了徐陵,庾信流畅清丽,尽得古今长处,集各家之大成。便让孔老先生再来编诗经,一定会多多收入杜子美的诗。我以为啊,没什么不能写,没什么写得不好,自从有诗人以来,一定是杜子美第一。”

    这篇文一出,杜甫的诗作就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真正可以与诗仙抗衡。不过就像咱们今天的粉丝一样,既然出了个可以挑战诗仙的诗圣,那一定是要整个第一出来的。从这以后,就陷入了李白好还是杜甫好的争论之中,直到韩愈出来,终结了这场文学上的争辩: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以韩愈当时的地位,直接骂了这帮争论者傻逼,也就没人再敢发声了。

    杜甫这个人呢,总的来说,是一个文学修养极高,有心经纬天下,却不会当官的愤青。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说,和李白一样的,心比天高,才比海阔,情商为零。他敢在安史之乱前杨贵妃如日中天的时候写《丽人行》,敢在逃难的时候写《三吏三别》,敢为了个房琯出头,丢了灰头土脸在战火中投奔唐肃宗,拿命换来的官职左拾遗。所以一生并不得志,不过“文章憎命达”,人生命运越是乖戾,文章和诗歌倒是越写越好。这和李白也是一样的。

    杜甫人生经历和诗歌大家都知道得够多了,忧国忧民,写诗成史,严格合律,诗中圣手。我们且来看他在诗词史上最大的成就。

    初唐以来,陈子昂举起复古大旗,主张建安风骨。同时,诗体在沈佺期,宋之问这些宫廷诗人的改造下,产生了格律体,也就是近体诗。而唐朝的文风刚从六朝齐梁体纠偏过来,到了陈子昂后期产生了纠枉过正,奔着拟古去了。一时间,复古,拟古,格律诗百花齐放,诗歌理论也是争论不休。这个时期的诗坛风气,是激昂而混乱的,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连诗仙李白都不清楚。李白骨子里是陈子昂那一派的,喜欢歌行,对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是有排斥心理的。所以我们说李白为什么律诗成就不如歌行?他并不喜欢啊,自然不得心应手了。

    而杜甫这个时候横空出世,写了一组绝句:《戏为六绝句》,以诗评的角度一锤定音,终结了初唐时代的诗歌理论争论。这个比韩愈后来终结李杜之争的意义就大多了。这六首绝句就不在这个回答里讲了,大家自行搜读吧。

    这几首诗作为文艺时评,对齐梁体的抨击是严厉的,对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各自发展的赞扬态度是坚定的,对诗的未来走向是明确的。

    倚天一出,无人争锋。杜甫这些主张和观点,无可反驳,为初唐的诗坛争论画下句号。

    而且杜甫也坚持用这些主张来写诗,杜诗之所以能成为诗史,就是因为他时时刻刻在关注时代,在写时代。他写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文学的价值、文学的任务在杜甫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得淋漓致敬,也只有他确实对得上忧国忧民四个字。称其为“诗圣”,实至名归。

    那些矫揉造作,只顾书写自己小情绪,小感动,小确幸的人,是不懂杜甫的伟大的。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的顶峰。


    本文由梧桐树边羽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答疑 | 如何评价杜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hd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