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墨海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浅析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浅析

作者: 甘草国老 | 来源:发表于2024-02-09 22:10 被阅读0次

    你不讨厌,但一无是处。

    《围城》中,当方鸿渐问赵辛楣“你觉得我讨厌吗”?赵辛楣如是说。

    读《围城》时,感觉自己是处在迷茫、“一无是处”的方鸿渐,此时感觉自己又是蛤蟆先生。不讨厌,但会自我贬低。

    似乎有些讨好型人格,自己付出太多,没有很好的照顾到自己的感受,(对于大家说自己是老好人,逗人乐,心肠好,大方)

    有两个点:

    1、自我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是要有的,同时就是自我的情绪。

    2、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之前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事情才算有价值,这世界上有多少有价值的事情?

    非常感同身受。知道自己要去找点兴趣,于是,每当自己对一项事物表现出兴趣时就想赶紧投入。在准备投入和投入的过程中都很快乐,可是,这个快乐,仅仅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不会这么浑浑噩噩了。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兴趣下降,没有当初那么热爱了,又不想让自己觉得前期准备的热情会被浪费,于是逼着自己热爱它,逼着自己坚持。可是,终究敌不过,越来越消散的兴趣……又开始新一轮的浑浑噩噩。

    说来说去,还是价值和意义的问题,自己觉得自己活得失败,没有了价值感和归属感,是最可怕的。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其实,如果排除掉蛤蟆先生本身有很严重心理问题之外,个人认为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这样度过的,即“人有两种活着的状态,一种是在痛苦中撕裂,一种是浑然不觉的安稳。交替感受,中间混有焦虑和希望当做润滑。”

    有一部分人说,想到父母,自己便不敢擅自走向死亡。但蛤蟆先生觉得,他的原生家庭只会加快他走向那片黑暗的进程,所以,他对它是用尽了全身力气自我阉割的。

    有时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外面受的委屈,多大都能自己挺过去,反而回到家里需要家人安慰的时候,家人的态度成了压倒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蛤蟆先生说:我记得。我忍不住在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重播那几件事儿,最后我都能列举每个细节了。”

    最大的难过是自己不能放过自己。记忆的不断深化,记忆的不断再回忆,就导致伤痛不断再侵袭。

    蛤蟆之前给河鼠的印象是衣着有品位,绝非这般的‘邋遢’形象。所以虽然几个月没见,河鼠自然会以刚开始的印象和口吻来和蛤蟆对话。而恰巧这个时候的蛤蟆遭遇了人生中崩溃、无助、绝望甚至备受打击的事情,一切的一切都不似从前那般美好如意。可河鼠又怎么会相信?又怎么可能相信从前风光的蛤蟆会变成如今这副看不下去的模样。

    我们从这一段中认识到,很多时候多留心对方的情绪,也许你的一句话会是他低谷时的救赎,也可能会是他踏入深渊的最后一个推力。

    那些无关紧要的人真的没那么重要。你哪有那么多时间活在别人的期待和评价中呢。

    有相似心理的人总是优先考虑他人的想法,而总是将自己的感受排在他人之后。意识到要改变的,要为自己而做决定,而不是他人是否介意,也不是借由让他人来替自己去做决定。

    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原则:相信来访者的人格力量,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来访者是解决自己问题最好的专家。治疗目标是在咨询过程中提供一种共感的氛围,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以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成长的障碍,能体验到从前被否定与扭曲的自我,使他们能具备开放性的态度从而更相信真正的自我,有投入咨询的意愿并增加自发性和活力。苍鹭在咨询中对待蛤蟆先生的态度与方法较好的体现了这些。

    拥有为自己做决定的勇气很重要,很多时候不敢做决定就是因为不想去承担决定的后果。

    蛤蟆要自信起来,要多为自己考虑,将“我可以…吗”的请求式思维转变为“我想做…”的直接表达思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浅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il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