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战是“文艺复兴三杰”中的两位大师,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一次双峰对决,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大事件。这场没有硝烟的对决,让世人领略了两位奇才的深厚功力。虽然他们最终都没有完成创作,连半成品也没有流传下来,但依然对艺术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这场世纪之战发生在1504年佛罗伦萨新落成的市政大厅,这是一个能供500人集会的场所。当时艺术的一大功用就是给建筑物做装饰,所以,佛罗伦萨的执政者首先请到了当时已经名声大振的达·芬奇,请他在其中一面墙上画壁画。也许是存心挑事儿,没过多久,执政者又请到成名不久的米开朗基罗,在达·芬奇对面的另一堵墙上作画。能够把当世最知名的两位艺术家都请来,对执政者来说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
参加这场世纪对决时,达·芬奇已经年过50,从米兰公爵处衣锦还乡。经过多年锤炼,达·芬奇正值自己最巅峰时刻。这时候的米开朗基罗还不到30岁,刚刚完成了自己划时代的雕塑作品《大卫》,也处于如日中天的阶段。两人授命要画的壁画,是两场佛罗伦萨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对外战争,达·芬奇画的是《安吉里之战》(Battle of anghiari),米开朗基罗画的是《卡西纳之战》(Battle of casina)。
世纪对决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全意大利的粉丝都前来观战,在两位偶像休息不画的时候,粉丝们就各自站队,展开骂战,为偶像争论不休。其他艺术家们也前来围观,看过后都极为沮丧,因为他们发现两位大师把伟大的艺术形式都表现完了,再没有创作空间留给他们。围观者中,唯一开心的就是“文艺复兴三杰”中的另一位—— 拉斐尔,这场对决给了他向两位大师学习的绝佳机会。
达·芬奇在这场对决中,代表着纯粹理性的绘画理念。《安吉里之战》描绘的是在这场战争中,士兵骑在马上厮杀的场景。画中有形态各异的马,它们的关节、肌肉都非常精准正确,体现出达·芬奇在科学、自然、解剖等方面知识的积淀。作为科学家的达·芬奇,着重点在于对自然的理解和刻画,整个画面充满精妙的计算。
如果说这场对决中,达·芬奇是数学家,米开朗基罗就是戏剧大师,代表着纯粹感性的表现主义绘画理念。《卡西纳之战》选择了非常有戏剧性的一个场面,战士们正在河中沐浴,突然敌人杀过来,所有人慌忙穿衣应战。米开朗基罗在这样一个突发场景中,对细节的抓取和刻画都非常精湛。他不是要表现对知识的掌握,而是要突显对整个场面戏剧冲突的把握。
这两幅伟大的壁画最终都没画完,这是一场没有分出胜负的世纪之战。达·芬奇后来没有遵守承诺,接受了另外一个邀约。米开朗基罗也没画完,跑去画了后来举世闻名的西斯廷天顶画。16世纪时,佛罗伦萨新的执政者为了完成装饰,翻修了两面墙,未完成的画作也没有被保留下来。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都是当时的草图,和其他画家临摹的版本。
这场世纪之战的本质是两个艺术流派理念的大对决。虽然没有结局,两幅壁画也没能完成,但是这次对决直接导致了新古典主义和巴洛克风格的诞生。新古典主义沿袭自达·芬奇,作画以精准的计算为特征;巴洛克风格来自米开朗基罗,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戏剧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10236/603917469c103ee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10236/e3f0a551d756d62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