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心情随笔
7岁男孩被逼做376张考卷:毁掉一个孩子,就逼他做这件事

7岁男孩被逼做376张考卷:毁掉一个孩子,就逼他做这件事

作者: 精读君 | 来源:发表于2020-09-04 10:49 被阅读0次

    01

    最近新学会了一个词:鸡娃

    什么意思呢,就是形容家长喜欢给孩子打鸡血,催促孩子学习,多用于焦虑的中产阶级家长。

    两岁的娃,就要上音乐课;

    三岁的娃,为了通过幼儿园考试,就要请一对一的家教;

    到了四岁,更是开始着手给他报各种兴趣班,生怕自家孩子落后别人一步。

    综艺《亲爱的小课桌》中,一位7岁的男孩徐敬凯引起了热议。

    他是个长得有点酷的小帅哥,今年刚上一年级,作业量却令成年人看了都觉得喘不过气。

    每天除了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2张试卷之外,妈妈还要额外给他布置2张黄冈冲刺卷。

    节目里,其他小朋友在玩闹的时候,他只能安静地在一旁赶作业。

    他看上去有着同龄小朋友所没有的沉稳和内敛,却也因作业太多被其他小朋友嘲笑“书呆子”。

    但她的妈妈却觉得特别正常,甚至满脸骄傲。

    假期,如果孩子偷懒,就再加一张考卷;做错3道题,加一张卷;不仔细,加一张卷,做到你仔细为止。

    就这样,一个寒假,7岁的娃被逼着做了270份考卷+7本大题+50页自打卷

    可怜的小男孩,只能压抑着自己想玩的天性,老老实实地把假期时间都花在题海战术中。

    照这样下去,也许再过几年,被压抑得太久的他,会陷入让家长措手不及的超限效应中。

    02

    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呢?

    ①超限效应,会导致过犹不及。

    有这样一个故事: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

    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

    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就是超限效应因刺激过多、过强、过长,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

    生活中超限效应随处可见:

    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

    在学校,下课拖堂、作业布置太多、大量重复抄写等情况出现,学生的成绩不但没提高,反而下降;

    在单位,领导作报告的时候,开始员工听得还挺有兴趣,但是当领导一再地重复那几个问题的时候,听者就会产生反感。

    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不要超过别人可接受的限度,否则不仅达不到初衷,反而会适得其反。

    ②比起简单的重复,可以探索多样替代方案。

    人性是喜新厌旧的。同样的批评,听一次可以,两次就厌烦。

    同样的表扬,听一次可以,多了也无感。同样多的作业,每天做多了想必会麻木。

    但重复是必要的,没有达到一定的强度,不会生效。问题在于,简单的重复,容易造成逆反。

    因此,只能寻找多样化的替代方案,保障新鲜感,既不造成逆反,又能产生效果。

    我们来看一个墨子的故事。

    一天,墨子的弟子问他:“老师,人是说话多好还是说话少好呢?”

    墨子沉吟片刻后说:“话不在多少,而在于恰当。田间的青蛙每天都叫个不停,但是人们都不予理睬,而雄鸡每天只是啼鸣两三声,人们就应声而起。”

    如果你能找到杠杆解,就像鸡啼,几声足够;如果找不到,那就是以战术上、体力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思维上的懒惰,像青蛙那样聒噪整天,虽然辛苦,仍然惹人生厌。

    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句话:“当人过度的时候,最适宜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宜的东西。

    千万不要让孩子,陷入过犹不及的效应中。

    作者:小椰子,人生必须活得swag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岁男孩被逼做376张考卷:毁掉一个孩子,就逼他做这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qo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