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5月4日,北京大学12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身在北大的人,心怀“北大”的人,都有着不约而同的感动。
因为,120周年,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袁枚的《随园诗话》,有一则短章,写清代乾隆皇帝给各地的人瑞题字赐福。对一百二十岁的人瑞,他的题字是“花甲重周”;对一百四十岁的寿星,他的题字是“古稀再来”。
如果我们把北京大学也看作一个“人”的话,今天正是他“花甲重周”的日子。
北京大学120岁了!1.花甲重周日,青春恰再来
用“花甲重周”,来说百廿之岁,是很有意义的说法。因为,在我们一般的认识里,120岁是老大的概念,对人来说就是“天年”,天年虽好,总不免带着几分暮气。
而“花甲重周”,则是易经的概念,代表着周而复始,象征着循环往复,寓意着青春再来。在每个人的心目中和愿望里,北大都不该是老大的,而该是青春的;不该是个老人,而该是个少年,始终带给人无尽的希望、蓬勃的朝气和执着的梦想……
打个不见得恰当的比方:作为很多人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园,北大,特别是符号化的“北大”,就像是一个少年魂牵梦萦的“梦中情人”。
她,既应该带着天女下凡的神圣光晕,让我们在自惭形秽之余,努力做形而上学的终极追求;又该有着自然焕发的血肉精神,让我们始终不离人间烟火,保持着自立立人的入世情怀。
与君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2.结缘二十年,风期暗与亲
北大120岁了,我和北大的结缘,也整整20年了。
第一次来北大是1998年的春天,带着朝圣的心态,到校园里游览、参访、遐想,心想啊:既然进不了课堂,何不体验一下食堂?结果人家不对外,这学生餐竟没吃成!
记忆最深刻的,却是另外一个小插曲。当时,正值百年校庆之际,北大的门儿和现在一样,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的。而且,把门的保安每天阅人无数,估计早已经精通“望气之术”,一打眼就能看出哪个是北大人,哪个是外来客。
看来,我这个20年后忝列门墙的学生,当时肯定是“栖凤枝头虽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他们竟未做任何阻拦;同行的两位朋友,看上去有些左顾右盼,却被他们拦了下来。我于是发挥急智,用一句善意的谎言,给他俩解了围。
你是不是很想知道,我们的“通关密语”?
实际上很简单,我们自称是山东的媒体记者,来采访老乡——当时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没想到这招很管用,我们的这位齐鲁乡贤,在北大可真是鼎鼎有名啊!
后来,自己和季老还真有三次难得的缘分:
第一次是2005年,跟随中国孔子基金会的领导到301医院去看望老先生,当时他的弟子钱文忠老师还没现在这么有名,当着我们的面给老师恭恭敬敬地磕了头。
第二次是2007年,我们发起一个全国性的媒体公益行动,请季老题写寄语,他欣然命笔:“推己达人,兼善天下”。
第三次就是2009年的7月了,老先生驾鹤西去,我们正在北京出差,专门赶到告别仪式现场,去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敬意。
季羡林先生的书不少,不过我记忆深的是他的两句话,一句是:“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另一句是:“大学校长得认字儿!”可见老辈人物的风骨。
这种风骨,在北大是很典型的,一代代优秀的北大人,以其言其行其文章志业,成为了我们这个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偶像———
像对北洋政府“红包”照单全收、“红头”原件退回的蔡元培校长,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八个字,定义了百年北大的精神图腾;
像倡导白话文运动的胡适先生,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论,为北大的人文学科引进了走向现代化的科学研究路径;
像熊十力、梁漱溟、钱穆、章太炎、黄侃……等一大批学术大师,给我们生动诠释了到底什么是“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
与君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3.阅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20年后再次回归校园,进入北大学习深造,也算是了了自己的一个夙愿。在未名湖畔,在博雅塔下,在湖光塔影之间徜徉沉思,是人生的一种安顿和休歇。
未名湖,名字是钱穆先生取的,因“未名”而有名,既有才情又富哲理,宾四先生果然是大才!塔,以“博雅”为名,也透着浓厚的书卷馨香。
湖曰未名,塔称博雅,学于北大,道在纵横!
对个人来说,以一种更开放的视野去思考和看待人生、事业,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师们不也在反复强调么:
“在北大学习,关键倒不在学多少知识,而在于一种思考问题、认知世界的全新方式,这才是你们成为一个北大人的精神气质。”
在北大,走在路上,你常听到同学之间用不同的语言探讨学术的问题;在咖啡馆,你常看到三两个学生以一气呵成的密密麻麻的字迹,在飞速推演着什么公式;甚至两个保安之间探讨的话题,也是最近看了一本什么书……
同学少年都不赖!重返校园,班级里有60后、有70后、有80后、还有90后,这么杂糅的一个集体却毫不违和。因为,大家过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不禁想起北大才子曾缄先生翻译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一首诗:
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君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想来,跟北大也是这样的一种缘分吧。虽然作为个人,早已过了“玉树临风”,在思想上却不妨愈加特立独行。
而阅历天花悟后身、百战归来再读书的我们,更希望自己心目中的“北大”,始终以青春的姿态、进取的精神、思想的光芒,永远做——玉树临风一少年!
与君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