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共学《长物志》第72天

共学《长物志》第72天

作者: 顺其自然蕾 | 来源:发表于2022-07-18 22:01 被阅读0次

共学《长物志》第72天2022年7月18日

卷五《书画,名家》(2)

【原文】

书则右军①、大令②、智永③、虞永兴④,褚河南⑤、欧阳率更⑥、唐玄宗⑦、怀素⑧、颜鲁公⑨、柳诚悬⑩、张长史⑪、李怀琳⑫,宋高宗⑬、李建中⑭、二苏⑮、二米(16)、范文正⑰、黄鲁直(18)、蔡忠惠⑲、苏沧浪(20)、黄长睿(21)、薛道祖(22)、范文穆(23)、张即之(24)、先信国(25),赵吴兴(26)、鲜于伯机(27)、康里子山(28)、张伯雨(29)、倪元镇(30)、杨铁崖(31)、柯丹丘(32)、袁清容(33)、危太素(34)。

【注释】

①右军:指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初为秘书郎,累迁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人称王右军。

②大令:即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

③智永:本名王法极,字智永,王羲之七世孙,号“永禅师”。善书,书有家法。创“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

④虞永兴:即虞世南(558--638)。字伯施,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所编《北堂书钞》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

⑤褚河南:即褚遂良(596--658,一说597--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作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⑥欧阳率更:即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曾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故又称“欧阳率更”。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有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等。

⑦唐玄宗:即李隆基(685--762)。712--756年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史称“开元盛世”。后期贪图享乐,任用非人,国事日非,导致“安史之乱”,后退位为太上皇。玄宗多才艺,知音律,善书法,工诗能文。

⑧怀素(737--799):俗姓钱,字藏真,长沙(今湖南长沙)人。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等。

⑨颜鲁公:即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道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顺、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⑩柳诚悬:即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州区)人。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融会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

⑪张长史:即张旭(685?--759?)。字伯高,一字季明,吴(今江苏苏州)人。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主要作品有《古诗四帖》《肚痛帖》等。

⑫李怀琳:活动于7世纪,唐太宗时待诏文林馆。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相传为李怀琳仿作,共159行,1209字,现藏日本。

⑬宋高宗:即赵构(1107--1187)。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1127--1162年在位)。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洛神赋》等。

⑭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号严夫、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性怡淡,简静,风神雅秀,不重名利,曾作西京留司御史台,人称“李西台”。好游山水,多留题。善书札,草、隶、篆、籀俱妙。传世书迹有《土母帖》《李西台六帖》等。

⑮二苏:即苏轼、苏辙。苏轼(1036--1101),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又被贬惠州、儋州等地。写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善书,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16)二米:即米芾及其子米友仁。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米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画作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米友仁(1069--1151),一名尹仁,字元晖,小名寅哥、鳌儿,晚号懒拙老人,米芾长子,世称“小米”。主要作品有《临江仙》《小重山》《渔家傲(和晏元献韵)》等。

⑰范文正:即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政”。诗、词、散文俱佳。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18)黄鲁直:即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书法作品有《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等。

⑲蔡忠惠:即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今福建仙游)人。诗文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集》等传世。

(20)苏沧浪:即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号沧浪翁,开封(今河南开封)人。提倡古文运动,善于诗词,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诗多指摘时弊,语言明快豪放。亦工散文。有《苏学士集》。

(21)黄长睿:即黄伯思(1079-1118)。字长睿,别字霄宾,号云林子,邵武(今福建邵武)人。著有《法帖刊误》二卷。

(22)薛道祖:即薛绍彭。字道祖,号翠微居士。与米芾齐名,人称“米薛”。工正、行、草书,笔致清润道丽,具晋、唐人法度,现存世书迹有《诗卷》《兰亭临写本》及《昨日帖》《随事吟帖》《晴和帖》等。

(23)范文穆:即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今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著作传世。

(24)张即之(1186--1263):字温夫,号樗寮,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工书,其墨迹为金人所珍爱。学米芾而参用欧阳询、褚遂良笔法,尤善写大字,劲挺雄强,别具一格。存世书迹有《报本庵记》《书杜诗卷》等。

(25)先信国:即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坚持抗元,兵败被俘,囚拘燕京四年终不屈,被害。诗、文、词俱沉郁悲壮,忠义凛然。有《文山全集》。

(26)赵吴兴:即赵孟颊(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官道人,湖州(今浙江湖州)人。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

(27)鲜于伯机:即鲜于枢(1246--130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等,渔阳(今天津蓟州区)人。晚年营室名“困学之斋”。好诗歌与古董,文名显于世,书法成就最著,尤工草书。有《困学斋杂录》《困学斋诗集》。

(28)康里子山:即康里巎巎(náo1295--1345)。字子山,号正斋、恕叟。书法用锋灵妙,流畅圆秀,有王献之、米芾草书遗意。有草书《张旭笔法卷》等作品。

(29)张伯雨:即张雨(1283--1350)。旧名张泽之,又名张嗣真,字伯雨,号贞居子、句曲外史。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传世书迹有《台仙阁记》等。

(30)倪元镇:即倪瓒(1301或1306-1374)。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等,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颊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书法从隶书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清閟阁集》。

(31)杨铁崖:即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东维子、铁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工诗文,著有《铁崖古乐府》《逸编注》《咏史注》等。

(32)柯丹丘:即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人。博学能诗文,善书,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他的绘画以“神似”著称,擅画竹,并受赵孟颓影响,主张以书入画,行、楷是其所长。他的存世书迹有《老人星赋》《读诛蚊赋诗》《重题兰亭独孤本》等。

(33)袁清容:即袁桷(jué,1266-1327)。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今浙江宁波)人。诗词、考据、史学均精通。有《清容居士集》《延祐四明志》等。追封陈留郡公,谥文清。

(34)危太素:即危素(1303-1372)。字太朴,一字云林。元至正元年(1335),出任经筵检讨,参与编修宋、辽、金三部历史,并注释《尔雅》。善诗文、书法。著有《说学斋稿》《元海运志》《危太朴文集》等。

【译文】

历代书法名家有晋人王羲之、王献之、南北朝智永、唐人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唐玄宗、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李怀琳,宋代宋高宗、李建中、苏轼和苏辙兄弟、米芾和米友仁父子、范仲淹、黄庭坚、蔡襄、苏舜钦、黄伯思、薛绍彭、范成大、张即之、文天祥,元人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张雨、倪瓒、杨维桢、柯九思、袁桷、危素。

相关文章

  • 共学《长物志》第162.163.164.165

    共学《长物志》第162天2022年10月16日3 卷十二《香茗》 【题解】 本文为香、茗总论,文震亨大谈香、茗之益...

  • 共学《长物志》第117

    共学《长物志》第117天2022年9月1日 卷七《器具,花瓶》 【题解】 文震亨提到花瓶的两个用途:插花或供清玩。...

  • 共学《长物志》第126

    共学《长物志》第126天2022年9月10日 卷七《器具,墨》 【题解】 文震亨从质地、颜色、味道、声音、样式...

  • 共学《长物志》第127

    共学《长物志》第127天2022年9月11日 卷七《器具,纸》 【题解】 文震亨介绍了北纸、南纸,唐、宋、元、明各...

  • 共学《长物志》第116

    共学《长物志》第116天2022年8月31日 卷七《器具,瓢》 【题解】瓢是以老熟的葫芦对半剖开制成的舀水或盛酒器...

  • 共学《长物志》第114

    共学《长物志》第114天2022年8月29日 卷七《器具,香橼盘》 【题解】 作为山居生活的点缀,香橼以芳...

  • 共学《长物志》第115

    共学《长物志》第115天2022年8月30日 卷七《器具,麈》 【题解】 麈尘是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

  • 共学《长物志》第130

    共学《长物志》第130天2022年9月14日 卷七《器具,海论铜玉雕刻窑器》(1) 【题解】 本文是一篇鉴赏文章,...

  • 共学《长物志》第128

    共学《长物志》第128天2022年9月12日 卷七《器具,剑》【题解】在文震亨的时代,剑已失去实用功能,成为收藏品...

  • 共学《长物志》第129

    共学《长物志》第129天2022年9月13日! 卷七《器具,文具》 【题解】 古代文具蔚为大观,文震亨所谓的文具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学《长物志》第72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nd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