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综艺、娱乐好文集锦生活家综艺咖
《朗读者》第十一期:难忘那一天

《朗读者》第十一期:难忘那一天

作者: 0桂花香0 | 来源:发表于2017-05-02 00:15 被阅读1044次
主持人    董卿

那一天,一定是让你难忘的一天:

也许是金榜题名时,也许是洞房花烛夜,也许是19世纪的某一天,左拉、雨果、巴尔扎克,在左岸咖啡馆构思着传世之作,也许是阿姆斯特朗自身的一小步,代表了人类的一大步,被载入史册。

如果说,时光的藤蔓攀爬着光阴的故事,“那一天”,一定是千回百转的一枝。

《朗读者》第十一期主题词:那一天!

01

朗读者    刘慈欣

朗读者:刘慈欣,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山西阳泉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阳泉市作协副主席,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

在科学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敢于想象就能成就伟大"!

刘慈欣——一个具有超乎寻常想象力的人,是他将中国科幻文学推向了世界的高度。2015年8月23日,他的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那一天,也是中国科幻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和开始的一天。

他讲述了自己六七岁时候,亲眼目睹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到太空时,他仰望天空,怀疑它会不会和星星们相撞?

看完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的那一天,他对宇宙充满敬畏之情,在心里更是播下了科幻的种子,对科幻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从此他也成了一个对航天有着狂热的爱好者,并凭借无穷的想象力写出了四十万字的科幻文学作品。

他讲述,现代史上最著名的一张地球的照片,竟然是个“暗淡蓝点”。太空中看地球的样子,原来就是一个“点儿”。

他说,我们所有的一切,文明、政治、经济、文化,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的命运,就在那个不起眼的“点儿”上。他就是用这种科幻的眼光看地球的,这就是他与众不同的宇宙观。

他这次给大家朗读的是: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献给把他带上科幻之路的阿瑟•克拉克。

“我们生存在一个奇妙无比的宇宙中,只有凭借非凡的想象力才能鉴赏其年龄、尺度、狂暴甚至美丽。在这个极其广袤的宇宙中,我们人类所处的地位似乎微不足道。”

通过他的讲述,今天的我对地球也有了全新的认知。

02

摄影师   姚建中

朗读者:姚建中,“中华老字号”中国照相馆特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常务理事。

姚建中,于1978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父亲姚经才也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师,是中国照相馆的创始人。拍过的照片有京剧大师梅兰芳、医学家林巧稚、作家臧克家、数学家华罗庚、铁人王进喜、周恩来总理。

尤其是周总理的那张照片,几乎成了他的标准照。

1956年12月的一个星期天,当时,照相馆排队等着拍照的人特别多,周总理和秘书一同来到中国照相馆,人们看到周总理也来这里照相,那场景一下子沸腾了,纷纷相让。周总理说:“我今天就是普通一兵,理应排队。”拍照时,姚父很紧张,不敢给总理摆姿势。其实周总理很平易近人,主动和他聊天才缓解了气氛。后来,总理从13张照片中选出一张,作为标准像。这张照片,也因为总理生前的喜欢,最终被邓颖超选做了总理的遗像。

1947年10月12日,那一天,对大多数人来说,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但是对于王起洪和吴文霞来说,那是他们俩的一个特殊之日。因为那一天是他们走进婚姻殿堂的大喜之日。

半个多世纪以来,王起洪、吴文霞夫妇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五年计划——每5年到照相馆拍下一张纪念照。从1947年新婚直至60周年钻石婚,姚家父子在中国照相馆里为他们一家拍下了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了两人容颜的变化、家庭的发展,国家的变化。

今年,王起洪、吴敏霞夫妇结婚已经70周年,属于白金婚了。节目里特邀他们给观众朗读了木心的诗《从前慢》,献给中国照相馆的几代摄影师。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感动于他们的爱情,感动于他们的相互珍惜!

03

朗读者    安文彬

朗读者:安文彬,我国资深外交官,前外交部礼宾部司长,从事外交工作38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那是划时代的一天。为了那一天,中国人民已经苦苦等待了150年。

所以,当米字旗缓缓降下,当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冉冉升起,当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三军齐发。那一天,所有中国人的心绪久久难以平静。’

安文彬是香港回归的“功臣” !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交接典礼上,作为外交官,他见证了外交世界的风云变幻,暗潮涌动。为了能让中国国旗在零时零分零秒在香港上空升起,他与英方代表进行了16轮谈判。

安老回忆道:“我们每一次的谈判都只为2秒钟。我跟英方说我们的国旗一定要在零时零分零秒升起来,主权回归,分秒必争,这件事情毋庸置疑。所以你们的旗子一定要在23点59分58秒降落。当时英方非常不认同,他们不给我们这两秒,所以我们前前后后为这件事情进行了无数次的谈判。”

“香港已经被你们占领了150多年!而现在我要的只是2秒钟,你却是这样无理相拒。我认为英方这种态度不仅中国人不能容忍,世人也是不能容忍的。”

香港这条回归之路漫长坎坷亦波澜壮阔,其间虽有无数幕后英雄不舍昼夜的血泪史。但如果没有安老这样一位中国外交官,用坚定的立场、强硬的态度为国家争取到这短短的2秒钟,那么香港的回归肯定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1997年7月1日0点0分0秒,当国旗升起、国歌奏起的那一刻,安文彬的心情是激动、感动、扬眉吐气的。他当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对自己说道 :“香港,你终于回来了!”

回顾那一天那一刻,安老再次热泪盈眶。

听其讲这些,今天的我仍然热血沸腾,但是安老说:“不在现场的人是体会不到那种感情的!”

安老去朗读的时候,全场观众起立鼓掌,欢呼呐喊。他朗读了革命先烈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献给20年前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天。

“这时,我们的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

争取的是两秒,赢得的是尊严。今日之和平稳定,需要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维护。今天的我们,每个人都应振奋心中的爱国热情,用忠诚、用信念、用热爱去扛起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尊严。

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来家?

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安老们致敬!

04

朗读者    金士杰

朗读者:金士杰,台湾男演员、剧作家、导演。

他被人们称为“老戏骨”,虽然入行晚,但是能够震动江湖。他是《暗恋桃花源》中永远的江滨柳,是《绣春刀》中铜臭佞臣魏忠贤,是《师父》中的领头津门武馆馆主郑山傲,更是《剩者为王》中和女儿一起坚守爱情的好父亲。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金老师拥有怎样的戏剧人生呢?

年轻时,金士杰一直抱定不婚主义,专注在自己的剧本和故事中。直到57岁时,金士杰突然结婚。2011年5月,他的两个龙凤胎孩子出生了。花甲之年喜得龙凤,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97岁高龄的爸爸报告好消息,老爷子在电话那头高兴得边哭边叫喊,“那——太——好——了。”

对于金老师来说,那是“奇幻”的一天,也是最幸福的一天。

也许是自己年龄大要孩子偏晚的原因,金老师这样说:“因为我越来越爱他们,就越来越舍不得时间这个东西。”

金士杰老师朗读了米其·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小说,献给他的两个龙凤胎宝贝。

“事实上,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可以支撑的根基。”

“你必须追寻生命而且拥抱生命!而且,当你这么做了的时候,生命也会同样来拥抱你,而这种经验是你永远没法想象的!”

“爱是唯一理智的行为。”

剧本再精彩,再也没有真实的生活来得丰富,当一个很固执甚至于还有些衰老的人,和最鲜活的生命拥抱的时候,我们总算明白了,“爱是唯一理智的行为”

05

朗读者   江疏影

朗读者:江疏影,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赴英国留学,主修传媒经济学。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江疏影,人如其名的女子,她的性格颇有梅花不畏严寒的倔强劲。

出国留学的那一天,当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了戏剧学院表演系。但是,毕业之后,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她立刻就选择了出国留学。

她说,留学是因为自己的梦想,再加上有点叛逆的个性。尽管留学期间既孤独,又寂寞、又无助,历经千辛万苦,但越是逆境越不服输的执着精神让她证明了自己。正是那段刻苦铭心的留学经历,让自己多了一段可以回忆的东西,才造就今日有价值,跟别人不一样的江疏影。

她带给大家的朗读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经典小说《飘》,谨以此片献给那些曾经徘徊在梦想跟现实之间,并不想索然无味过一生的自己和大家。

“她具有她的家族那种不承认失败的精神。”

“毕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

好美、好优雅的江疏影!从她的身上,不难悟出:人,应该把最好、最美的青春留给自己的梦想!

06

朗读者   郭琨

朗读者:郭琨,科学家,南极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南极长城站首任站长。

1984年11月20日,那一天,一个由科学家、军人、建筑工人、船员、记者等591人组成的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出发奔赴南极,他们将要在南极建设我国第一座南极科考站——长城站。而那样一支庞大的科考队的领队就是——郭琨。

郭琨,在带领大家建站过程中,他和队员们严格要求自己,在心里立誓要完成建站任务。南极的气候环境极其恶劣,有个顺口溜:“一言不发,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久)卧不起,十分难受。”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令人惊愕的是,他带领团队背水一战,竟然仅用了40天的时间就建成了中国第一座考察站长城站,而波兰用了三年时间。

是郭琨开创了历史,让五星红旗第一次插在南极的大地上。

在长城站建成典礼的那一天,所有人都无比激动,接连去敲铜锣,居然把锣敲出一个大洞。

建长城站,是为祖国的荣誉而建,他捍卫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长城站是我们心目当中,是历史上永远的丰碑,因为,他为我们国家的南极考察事业奠定了基础。

最后,由新一代南极科考队员们朗读了舒婷的《献给我的同代人》,瑾以此篇献给为南极长城站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前辈们!

“不怕显得多么渺小,只要尽其可能,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勇敢真诚。”虽然说那一天已成为过去,但是那几代人愿意为了科学、为了国家、为了人类,献出青春乃至生命的精神,值得被永远铭记。

“为开拓心灵的处女地走入禁区,也许,就在那里牺牲,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给后来者,签署通行证。”郭琨与无数为了南极科考事业奉献的前辈们,用生命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南极,维护着中国在世界的荣誉!


人这一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

我们很容易记住那些波澜壮阔的、力挽狂澜的、全新蜕变的那一天,但其实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那一天都因为它的独特性,被标注在了时光的日历上,它注定了我们是谁。

请问,你的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相关文章

  • 《朗读者》第十一期:难忘那一天

    那一天,一定是让你难忘的一天:也许是金榜题名时,也许是洞房花烛夜,也许是19世纪的某一天,左拉、雨果、巴尔扎克,在...

  • 那一天

    《朗读者》第十期 那一天,一定是让你难忘的一天。也许是金榜题名时...

  • 那一天

    「朗读者」第十一期 1.那一天一定是让你难忘的一天,也许是金榜题名时,也许是洞房花烛夜;也许是19世纪的某一天,左...

  • 《朗读者》:因为你们,才让南极有了中国的声音

    第十一期的《朗读者》,主题词是“那一天”。 那一天的寒江孤舟里,柳宗元遗世而独立;那一天的洛阳古城中,白居易忆起了...

  • 朗读者金句(十一)

    -《朗读者》第十一期主题词 - 【那一天】 1、我们很容易记住那些波澜壮阔的力挽狂澜的全新蜕变的那一天,但其实无论...

  • 《朗读者》

    从第一期的“遇见”到第十一期的“那一天”。在朗读者的舞台上我们见证了许多人的情感流露。每一期的主题都能扣人心弦。 ...

  • 金句篇——《朗读者》第一季第十期:那一天

    朗读者 第一季第十一期主题词:那一天 【札记】 人这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每一个被你记住的...

  • 董卿《朗读者》:12期开场白,“碾压”一切作文素材,堪称经典!

    去年《朗读者》开播,几乎刷屏了各个网路平台,从第一期的《遇见》到最后一期的《青春》,每一期的嘉宾的故事和朗...

  • 赵文瑄的猫

    这一期的《朗读者》节目中,演员赵文瑄的朗读对象颇有些奇怪。其他的朗读者是读给人的,赵文瑄是读给他的猫的。在朗...

  • 每个人都是成长的朗读者

    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 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 十二期的《朗读者》,每一期的主题,每一期...

网友评论

  • Weilyer:刚刚看了那一期,印象深刻
    0桂花香0: @銀子呀 如果周末不忙,坚持着看吧!值得关注的节目。

本文标题:《朗读者》第十一期:难忘那一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rp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