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江湖中的悬疑破案,古龙写小说是很注重的,也非常喜欢写,比如说四条眉毛的陆小凤,一出场那就是身兼武功与智慧于一身的江湖大侦探了,其剧中情节也均是围绕疑案展开。金庸笔下的情节虽然常以谜题推动情节的发展,比如说“天”之中乔峰的身世为何,追查大恶人与大头大哥贯穿着乔峰整部剧情,“笑”之中紫霞神功究竟是谁偷去又嫁祸给令狐冲,以及其余各书之中的种种,然则这只是一条主线,对于整部小说而言还是武侠为主,但是有一部小说可说是悬疑情节超过武侠描写了。
读这部小说可以见到日本电影《罗生门》的影子,在谈这部小说之前,我先声明,我所谈论的内容与电视剧无任何瓜葛。因为影视的翻拍实在与金庸大相径庭,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雪山飞狐》其实是将《雪山飞狐》与《飞狐外传》两部书合拍而成,算不得《雪山飞狐》。因为《雪山飞狐》篇幅短小精悍,情节性强,只是讲了一个上午的故事。如果拍成影视作品,我觉得拍成一部中式武侠版罗生门电影更为妥当,所以我要说的这部悬疑小说也就是《雪山飞狐》了。此小说非彼电视剧。(电视剧党勿喷)
这部小说不长,几个小时就可看完,读罢接着观赏鬼导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效果更佳。(纯属个人见解)
说这部小说是悬疑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因为书中两个高潮都是围绕谜团与解谜展开,甚至连结局都是悬而未解的,写作套路还用到了悬疑小说的经典套路暴风雪山庄模式,武侠反而成了形式了。不看悬疑的朋友可能不懂,我做一下普及,暴风雪山庄模式是常用在推理类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一种模式,又称“孤岛模式”,是指一群人聚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内,比如一个因为暴风雪而与世隔绝的山庄,或是密室、孤岛等等,由于特殊情况而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络,所有人都暂时无法离开这个环境,而与此同时,众人中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几个成员先后离奇死亡,那么凶手就在这些人中间,侦探就在这样的情形下进行有限度的搜查和推理。我个人认为这种模式有一个特点,因为书中人物性命随时可能不保,危在旦夕,因而人性之真实、复杂与阴暗也就很露骨的显露出来,作者对人性刻画的创作空间极大。
咱们再回到书中剧情。书中前两章只是一个引子,众人夺宝偶遇宝树,上山之后激斗双童,最后终究因为铁盒之中所含之物开始了一场扑朔迷离的“围炉夜话”。初时苗若兰讲述其父苗人凤所告知的胡苗范田四家恩怨,牵涉到一百年前闯王以及及其四大护卫,这些都还没有什么异议。
而后由宝树讲述胡一刀与苗人凤的武斗经过,却与苗若兰出现了分歧。在宝树所说结尾之时,有一个细节不知读过原著的朋友是否注意到,胡一刀死法实在离奇:
“胡一刀哈哈一笑,提起刀来往自己颈中一抹,咽喉中喷出鲜血,扶桌而死。”看到这里,我直觉死法过于仓促 ,无人逼迫,无任何不明征兆,只因一时疏忽拆错一招胡大侠竟这般想不通,什么话都没留下,就这样仓促去了?按照惯有模式,也总要和夫人告别吧?接着苗若兰一语道破天机“这件事爹爹曾原原本本对我说过。起先的事,也跟大师说的一样,只是胡一刀伯伯和胡伯母逝世的情景,却与大师所说大不相同。”
此言一出,读者朋友想必和山上众人一样震惊异常,之后苗若兰的证词与宝树差异极大,虽然她未亲身经历从前之事,然而从其父口中听出,必然不假,虚虚假假,疑团就此而起。正当众人踌躇之际,一个声音突如其来:“两位说的经过不同,只因为有一个人是在故意说谎。”由此又引出了第三位目击证人平阿四,开始逐步复盘,还原整个真相。
我说过,这部小说与电影《罗生门》极像,而罗生门出自佛教禅经里的故事,其寓意是事实真相在“真相”与“假象”之中徘徊: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证明或编织谎言,同时又都难以拿出第三方公证有力的证据,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最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与反复。
真相是所发生之事,真实存在,然则假象便是人性阴暗、自私所致,为自人立场着想,隐藏对自己不利的真相,如宝树时隔多年依旧不敢面对自身罪恶,隐去重要情节;但平阿四感念胡一刀的恩德,为说真相而将生死置之度外,宝树武功在山庄上极高,平阿四则是普通人一个,然而人性之善恶,境界之高下,却分得分明,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