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717626/a21194fdea369782.jpeg)
如果说博雅楼等一个个富有传统特色的建筑,承载了河大的沧桑历史、民族的建筑智慧,给了我们这些后来人美的享受,那么七七林,这块郁郁葱葱的小天地,则引发了我们更多更深的思考。
刘先锋老师特意在这块刻着“七七林”的石头前停留,为我们讲解它的前世今生。
众所周知,中国的高考制度有10年的停滞期,77级就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年考进大学的学生。也标志着社会开始回归知识,走向文明,故而七七级已经衍变成一个重要的历史符号,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河大的七七级校友在30年聚会时,赠给母校七种珍贵树木,每一种选了七棵,栽在这个小园子里,形成了如今葳蕤挺拔的七七林。他们当中太多人在各行各业有了斐然的成就,那些名字灿若星辰。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17626/227c3e3ec0157c81.jpg)
刘老师抛出问题:“当年在几乎没有复习时间的情况下,什么样的人能考上大学?”
我马上想起了舅舅家的二表哥,他也是当年七七级学子。那时高中毕业后没有高考,所有人都回家务农了。
甚至某些成绩不太好的人可以保送上大学,而那些学霸级的人物也照样每日在田里劳作。
二表哥白天和大家一起下地挣工分,晚上回到家就点起那盏小小的煤油灯,复习他的高中功课。
这时候的学习,是为了什么?
没有人知道的。
后来我们问起,二表哥答:就是想看书,想知道的多一点,想遗忘的慢一点,让枯燥单调的生活,还有一点点的色彩。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用途。
当时有不少人奚落他,“程度好还不是一样在家干活。”“白天累死累活,晚上还在那点灯熬油,傻子。”
这个大家眼中的“傻子”,在恢复高考后,第一年就考进了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大家族里的后辈,一心向学,不问西东。
我很佩服他。
不用拿别人类比,就说自己,有这样的旺盛的求知欲吗?
有这样漫无目的,只为提升自己的努力吗?
没有。所以咱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在来培训之前,我还经常拿自己拥有平凡普通人的幸福,来粉饰太平。
但此次研修见到的两位班主任,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一位是学术型内敛内秀的徐秀华老师。她素面朝天,衣着更是普通,但站在台上侃侃而谈的那份底气,完美诠释了何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博览群书,深入研究,她用她的观点,她的思想传递出自己的价值。
可以说,徐老师用学识站稳了讲台,让自己立得住。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17626/e3420d866414eb4e.jpg)
眼前这位带着我们参观河大老校区的班主任刘先锋老师身上,更是有着和七七级学长类似的传奇经历,他也是第一年以中师生的身份,考入了河南大学。
当时能考上师范的都是初中班级里的学霸级人物,很多人上了小师范,仍在复习高中知识,希望以社会人员的身份参加高考,但残酷的是几乎全部铩羽而归。
而刘老师不仅通过持续的发力,让自己走向了更大更高的平台,并深耕河南大学国培项目,让其在中原大地乃至全国国培领域,都成了一张亮眼的名片。来过听过他的课的学员,无不交口称赞,更是有多位老师在他的鼓励下,重燃职业热情,一步步完成了专家名师的华丽蜕变。
可以说每一位来河大参加国培的学员,都因两位老师的引领,有了自己的收获。
在七七林前,大家听了刘老师的讲述,更是感慨万分。在我们当中就有不少中师生,不乏沉溺于未上大学的遗憾,消极度日,而那些持续学习的优秀者都已经成为名师,有了自己的成就与专长。
学习,要少一点功利心,多和成长的快乐挂钩,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与精神世界挂钩,那才是最本真的动力来源。
之后刘老师在七七林前勉励大家,无论多么困难的境遇下也不要放弃提升自我。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只要愿意前行,总能走出一条路来,总有一块小天地载满了你的幸福。
这是老师的鼓励,期盼,也是祝福和点燃。
10月12日,遇见老师,遇见河大,遇见七七林,曾经的迷茫一扫而空。
我们所有的努力,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我们了不起,而是为了能让自己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充满好奇又热爱生活的“自己”。
没有人规定必须成为玫瑰,才算成功,只要你喜欢,你可以长成雏菊、茉莉、郁金香,甚至是路边迎风绽放的小花朵。
这世界盛大灿烂,你可以是千千万万。
漫步博雅路,在古香古色的建筑间穿行。突然悟到河南大学之美,不只在校园、在建筑,而是在大师、在学子,更在底蕴、在精神……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17626/cbd3d12e0598b46b.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