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想法
别让说话的音量,暴露了你的教养

别让说话的音量,暴露了你的教养

作者: Nicole林小白 | 来源:发表于2019-07-29 08:38 被阅读90次

文/林小白

 “有好的素养的人,一定是善良的。因为他的眼睛时刻关注着别人,心里始终装着别人。”

正如马丁·路德·金所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

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01

有这样一件事:一辆高铁列车上,一名灰衣女子,一上车就一直聊微信,不仅声音特别大还夹杂着各种污言秽语。扰得整个车厢的乘客都没法安宁。

周围的乘客让她小点声,反而被她驳斥,“跟我说素质,你姓什么呀,叫什么名字,还管到我了”。

无可奈何之下,乘客只好找来列车员和乘警协调,结果该女子非但没有收敛,嗓门还更大了:

“这车票是免费的吗?我花钱坐车,连说话都要管我?”

买了车票就能在车上大声喧哗了?

同一车厢的其他乘客,哪个不是买了票的?为什么他们要忍受别人的大声喧哗和污言秽语?

视频中的灰衣女子看来很注意个人外表形象,当天她兴许没化妆,还戴了个口罩。

但她可能不知道,一个人的素养往往会在生活中不经意体现,尤其在素未蒙面的陌生人面前。

就在她上车大声喧哗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完全暴露了自己的素养。

02

问答平台Quora上,非常多外国人问“为什么中国人总喜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这其实和中国人的生长环境有关。

传统的中国人以村落居住为主,没有太强烈的公共观念,再加上所处环境比较嘈杂,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大声说话。

如果说,在公共场合大声交谈是中国人受祖祖辈辈影响至深的说话方式,那么在公共场合外放看视频、外放打电话、外放听音乐等吵闹行为,我实在不能理解。

前阵子网上就爆出过这样一个新闻:有位网友在一辆大同到北京的客车上,被同车大妈的外放音乐弄得几近崩溃。

网友说,外放音乐持续了三个小时,他再听下去,大概要疯了。

网友询问大妈,“你没有耳机吗?”

大妈反而理直气壮地说,“我才不戴耳机,戴耳机对耳朵不好,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国公民,听音乐是我的权利,又不犯法。”

网友表示自己只希望她外放音乐能小声一些,但是大妈却非常不满地回答,“你怕别人放音乐,那你还坐大巴?”

怼完网友后,大妈还随着自己手机里的音乐唱了起来,俨然一副“我开心就好,你们不爽跟我没关系”的模样。

说话大声可以是习惯难改,但在公共场合大声播放音乐,则是没有界限的表现。

这些人没有公共空间感,把私人场合和公共场合混为一谈,全然没有在公共空间应有的基本礼貌。

当然,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从不是中国人的专属,任何国家都有一小部分人,把公共场合当自己家,怎么开心怎么来。

之前,四五个外国人在上海地铁大吃大喝的照片在国内各大社交媒体疯转。

这几个外国人不仅违背地铁守则,在地铁上饮食,还摆起了小桌子,桌上放满零食和饮料。

在喝酒干杯之间,还大声谈笑,不顾车厢拥挤,人流攒动。俨然把车厢当私人party了。

在公共场合大声寒暄、大声接打电话,外放音视频等行为,虽然满足了自我需要,维系了对话双方的情感温度,但却影响了其他人。

他们也许永远不明白,自己为了这短暂的欢乐,而丢失了自己最为昂贵的素养。

03

在国内,人们在公共场合的大声喧哗也许不会那么刺眼。但到了国外,在他人保持低声交谈的礼貌之下,一旦有人大声喧哗,就会被无限放大。

有人在1500名欧洲酒店经理中进行了游客文明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人当选世界最佳游客,中国人则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的形象就是太吵闹、太粗鲁,并且占着自己有钱便为所欲为。

我去年去土耳其旅行,有天回酒店,恰好遇到一个中国旅行团要办理入住。

一走进酒店大堂,我就听到了熟悉的乡音,大妈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认真地高声点评酒店,还有人拿起相机疯狂拍照,一边拍一边喊:

“快点,这边也给我来一张!”

我看到导游和几个游客面露尴尬地轻声提示“安静一点”,但是很多人还沉浸在刚抵达酒店的兴奋之中,音量一点都没降低。

接下去的几天,我时不时就会听到中国人的“大嗓门”。

有的客人一时找不到自己的东西,就立马高声叫喊、吵闹,甚至在走廊大喊服务员,怀疑是服务员拿走了。

还有的客人因为图方便把马桶当成垃圾桶,什么东西都往里面倒,在马桶堵塞后又大吵大闹。

更有甚者,会打开酒店房门大声开着电视。

之前,我在网上看到有些国家的酒店大堂里挂了仅用中文写的“请勿喧哗”的标示牌,感觉中国人受到了歧视。

但我自己亲身经历过这类事件之后,对这个“私人订制”的标示牌有了更深的体会。哪怕是少数人在国外呈现了大声喧哗的形象,所有的中国人都要背锅。

当我们走出国门,我们代表的就不再是个人,而是“中国人”这个庞大的群体。

一旦某个中国人做出了不文明行为,外国人就会对所有中国人形成一个糟糕的刻板印象,这个代价是很大的。

人都是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以后则很难去改变。

有留学生在论坛上说,很多时候,在国外大声喧哗的不是中国人,是韩国人。

但是,当老外愤怒地质问大声喧哗者时,他们就说“我们是中国人”。

因为同为亚洲人,外国人通常无法区分,就相信了。也因此,中国人在海外旅行的名声越来越臭。

但反过来,我们思考下,为什么外国人会相信大声喧哗的是中国人呢?

不就是因为确实曾经有些国人大声喧哗,给别人留下了糟糕的印象。后来,别人把脏水泼到我们身上时,我们只能百口莫辩、一一接下。

所以,当我们在异国他乡,我们需要尊重当地的生活方式,文明旅游,不大声喧哗,不给中国人抹黑。

04

如果说,过去中国人大声说话是环境所致的陋习,那么现在随着生活水平及居住方式的改变,这个陋习也应该要慢慢消失不见了。

现在,不少人买得起名牌包、住得起高档酒店,但是,一个人的素养并不体现在西装革履和出行标准上。

真正的素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它是懂得在捍卫主体自由的同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在他的诗中写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就要与不同的人、不同的团体产生不同的交集。

在这个纵横交错的社会人际网中,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

你想要在人际关系中受人喜爱、得到他人的尊敬,你就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正如网上所说的:

“有好的素养的人,一定是善良的。因为他的眼睛时刻关注着别人,心里始终装着别人。”

当你懂得换位思考,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你会不自觉地想“我这样做,别人会有什么感受”,便会在公共场合有意识地降低自己的音量。

总之,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这需要我,需要你,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将不大声喧哗作为一种规范、公约推行,让这种意识能够深入人心。

正如马丁·路德·金所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

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END—

​作者简介:林小白。热衷旅行,热爱写作,出版了《行动力》《每天多出一小时》。公众号:林小白向上管理。

相关文章

  • 别让说话的音量,暴露了你的教养

    文/林小白 “有好的素养的人,一定是善良的。因为他的眼睛时刻关注着别人,心里始终装着别人。” 正如马丁·路德·金所...

  • 别让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

    “难道你们这儿就不可以修改吗?” “您这样会耽搁别人的时间,实在不好意思。” “我就只改这么一点东西,能占用你多少...

  • 修心日志(第四天)

    早上抄完经,在有书共读里读了一篇文章《你说话的音量,暴露了你的教养》感悟很深,生活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个很有趣的...

  • 别让你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

    一、压低声音,贵人风范 梁文道在《常识》一书中发问:“是什么让香港人在十年后让自己在餐桌前说话的音量降了下来?” ...

  • 说话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

    二零一八年五月七日国旗下的讲话 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关于说话声音大小的问题。你知道...

  • 说话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

    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控制自己的音量是对Ta人的尊重,也是一个人的自我修行。 你是否也遇到过以下...

  • 你说话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

    你说话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 蝶恋谷~转载 自古贵人声音低 01 压低声音,贵人风范 梁文道在《常识》一书中发问:...

  • 你说话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

    【一】 有人说:你说话的音量,就是你的教养。 细想一下,确实是这样: 约束自己,在公众场合能管住自己的音量,不扰于...

  • 你说话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

    【一】 有人说:你说话的音量,就是你的教养。 细想一下,确实是这样: 约束自己,在公众场合能管住自己的音量,不扰于...

  • 你说话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

    很多时候,越不讲理的人,越喜欢以提高音量来唬人;而有道理的人,常常以温声细语来回答对方。通常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让说话的音量,暴露了你的教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vn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