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报道:“只要用户按期正常还款,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不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没错,《人民日报》说的明白,只要按时还款是肯定不会对征信记录有影响的。
但是从理财导师的角度,小禹要郑重地和各位说,一定要远离消费贷,特别是当你月收入不高或已经面临月光的时候。
一、为什么要远离消费贷?
目前各大平台都纷纷推出消费贷产品,微粒贷、借呗、京东白条等等,没钱的时候,他们可以直接解决我们的燃眉之急,不是很好吗?
了解了下面的原因,你就知道为什么要远离了。
原因一:消费贷都是隐形的高利贷
目前这些互联网借款的利率多为日利率,大概在0.02%-0.05%,看起来好像不高呀。
这里先插播一下银行或借贷的一个小伎俩:
贷给你款时,它会把年利率拆分为日利率,而卖给你理财产品的时候,又会反过来,把月利率换算为年化收益来展示。
那消费贷的这个利率到底高不高呢?
实际上这类消费贷的年化利率基本都在8%-20%,要比银行贷款利率还要高出不少,绝对不是长期借款的好选择!
还有各种无抵押贷款,或许他真的为急需用钱的人提供了便利,但是这类现金贷的年化利率在40%-100%,就是名副其实的高利贷!
原因二:一旦开始,月月负债,当收入跟不上时,会透支未来直到绝望
很多朋友都是从小小的花呗、白条开始走上消费贷的不归路。
刚开始金额很小,但是随着欲望的膨胀,透支金额越来越大。严重者,次月工资的一多半都要先去还这些消费贷。
试想一下,每月工资还没有用,已经一多半没了,这个月你该怎么过?
毫无悬念,你会越陷越深,用这个的额度偿还上个月的负债;
如果还不够,可能又会走上借贷的歧途!
如果还不够,可能会再去开通一个其他平台的类似产品!
如此,一步一步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样去透支自己的未来,最后真的无力偿还,直到绝望。
这些例子都是我身边学员曾经的真实故事。
如果我们追求的是财务自由,小禹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一定要远离这些贷款陷阱。
二、既然不好,为什么国家还在提倡?
也可以理解吧,受经济下行压力,国家最近倡导“经济内循环”,发放消费券,其实还是想刺激消费,但是CPI又在创新高,企业经营效益也在下滑,大家口袋的钱确实是变少了,该怎么办呢?
或许这种变相的借贷,还可以让大家有一些消费冲动吧。
三、怎样才叫合理利用银行杠杆?
是不是有负债就不好呢?
其实,负债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就是没有问题的,比如房贷,就一定要贷,而且时间一定要久,但是消费贷,我们就说这是毒品,一定要远离。
那么负债在一个什么范围内就是合理的呢?
要注意这两个标准:
1、资产负债率≤40%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比如,你本来就有100万,贷了80万,买了一套价值100万的房子,那么80/(100+100)=40%,就还在合理的范围内,
当资产负债率超过40%,就意味着你的资产结构不太健康,有一定的脆弱性,需要调整减少负债。
2、每月还款额/每月总收入≤1/3
如果你月收入只有4000,却要还3000元的债,很有可能会压力过大。
大家要记住,理财是为了生活从容淡定,而不是为难自己。
在负债之前,一定要认真审视自己的偿还能力。
综上,消费贷尽量远离,但是房贷一定要贷。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小禹,极简理财科普志愿者,专注基金定投,喜欢用大白话和你分享理财干货,每天和你聊聊离钱更近的那些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