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过了自己的考试时代,之前的读书可称之为学习,记笔记是硬功夫,长期积累厉练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谁的笔记记得好,那成绩便没得说。没投入过多精力上课,考前借笔记成了习惯,过关肯定没问题,甚至分数还不低。当然这只是对我这样的——只求平安毕业的人士来说。
其实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固然对于糸统掌握知识还是不错,但确需一定的素质和水平才行。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实践上一次两次之后,应该可以轻松上车了。纸飞机有多种叠法,一些新的叠法看上去不难,但真正操作时并不是很容易,所以一些事情,看上去的容易与实际的操作是两码事,必须动手去验证。
现在学习要么是一种非功利性阅读,要么是就是动手实践操作。否则都不好意思称之为学习。由于手机盛行,视觉性思维大行其道,仿佛自己亲身经历一样,而认为不用去动手操作,实则是这个时代最缺乏去实践,最流行用眼去学,而非动手去学。
之前的读书为考试,不管有没有兴趣,都要把书本剖析个遍,生怕漏掉了所谓的知识点、考点,现在读书漫无目的的多,缺少个兴奋点,常常一本书放半年未读进去,某天某时某刻无意悟得其中一句,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读完,可能不过几个小时而巳。
习惯性地拿起书本,不一定会读的进去,但没有这些拿起的过程,一时难以找到自己阅读点,就像打开这本书的世界的结界,需要在书外徘徊探索一样。同行的人有很多,有些注定的熟悉的陌生人,有些是陌生的熟悉人,一路走来行者无疆,遇到的人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缘,注定碰到或错过。
有些坚持只是一种形式,有些坚守一定是内心。套用一句话:只要有颗坚守的心,总能找到坚持的路。怎么样去坚持不重要,心若在梦就在。笔记也好周记也罢,或者直接日更一下,有所收获就好,自己喜欢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