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下午,《长江丛刊》编辑,作家夜鱼老师来本地讲授《文学创作与阅读》的专题讲座。关于这个消息,几天前作协早已在群里发了通知。对这样一些学习交流的机会,从我内心来说还是比较看重的,可是这两年作协举办的一些类似活动,大多数时候我都未能参加,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我的思想与行动似乎有些矛盾,这一次看上去又是机缘巧合,那个时间点我刚好要上班,实在分身乏术,终于无法去参加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讲座了。毕竟,“为稻粮谋”,人先要维持生计,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然后才能有所谓精神追求。或者说,先填饱肚子,然后才有“诗和远方”。可是这于我何尝又不是一个藉口呢?倘若内心真的有参加一个重要活动的愿望,“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自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的吧!
我很羡慕年轻人的朝气,因为年轻,就少了许多患得患失,想要实现一件事情,往往不乏前进的动力与勇气。人年纪大了,就多了一些世故与老成,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在什么年龄段里做什么事情。追星呀,赶时尚呀,这些似乎都是年轻人的事情。如今,看世道沧桑,俗世里的人与事,总是难以掀起内心的波澜。
从骨子里说,我是一个不善交际的人,好静不好动,喜欢独处,不爱热闹。从一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来说,我自然知道,这种狭隘的世界观,这种幽居的生活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眼界狭小难免会陷入一种闭门造车的境地,授人以“夜郎自大”或“井底之蛙”的嫌疑。
学习象棋的人都知道,专业棋手与业余爱好者的水平差距还是很大的。一般的爱好者由于缺乏系统的训练,不注重象棋理论的学习,比赛中仅仅只凭一些野路子,与专业棋手对垒,很快就会落入下风。我想一名文学爱好者与专业作家之间,就文学素养来说,大约也有相似的情形吧。那末,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从何而来呢?我想应该在于不断地开拓眼界,借鉴并学习他人的经验。深入生活中去采风,参加一场场文学讲座,文友间相互交流,聆听大师的成果结晶报告,这样一些方式,对于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明乎此,我想今后遇到类似的一些活动,我还是应该积极去参与的。放飞自己的心灵,放下包袱,真正融入到生活当中去,那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明白生活的真谛。一个人只有在群体中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没有交流,就没有成长,孤芳自赏的自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