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如何学习work hard读书吧
深度工作: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该如何学习

深度工作: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该如何学习

作者: 田宝谈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17-09-29 12:42 被阅读4846次
    深度工作: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该如何学习

    人们常说:“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时间被碎片化了,因此我们的学习方式也要改变。”

    “信息化时代”是不争的事实,时间与学习方式是否必然要改变却十分值得商榷。有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保持时间的完整性,避免碎片化,进入深度工作,从而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与进步。

    人民日报昨日发文:《87岁袁隆平再创奇迹!他还带来两个好消息》。据报道,这位“杂交水稻之父”突破了水稻亲本去镉技术,并且“海水稻”今日测产。这些意味着什么?前者的成功可以解决人类“吃得安全”这一大难题,而后者的成功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中国人!

    你的思考深度决定了你的成就高度。

    然而,让我们把视线转移到袁隆平老先生的日常生活,无疑是三件事:读书,下田,思考。这种全神贯注的状态让他避开了世俗的干扰,将自己的精神独立出来,才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阻碍我们成功的不是天资,而是我们的低效和肤浅。

    反观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更多的是在刷朋友圈评论点赞,同样的时间里却选择了低效肤浅的方式。

    微博、知乎、虎扑、简书,我们玩得乐此不疲。一篇篇博人眼球的公众号文章我们读的甘之如饴。准备拿起手机查个单词,却总习惯性地打开微信,刷了刷朋友圈,突然忘了自己要干什么。本来一分钟能解决的事情却花了半个小时。

    明星八卦、听书学习、大咖讲座,我们一个都没落下,但生活真因此得到提高了吗?

    “阶层固化”给自己带来的恐慌迟迟没有在心头散去,转而又拿起手机发了个朋友圈。无聊时拿起手机,开心时拿起手机,想上进时拿起手机,时间就这样一点点被碎片化,从而离深度思考越来越来,只能取得一丁点小成就,自己在墙角里顾影自怜,咒骂着命运的不公。

    写作的深度是学习时思考深度的反映,都说这是自媒体的时代,日更不是敬业,而是写不出有深度文章的罪魁祸首。

    我经常扪心自问:“为什么我写不出有深度的文章?”一次在与好友陈缃眠的聊天中获得了答案:“停止日更吧,现在阻碍你的不是其他,就是日更。”

    之前我一直是“日更”爱好者,在随后的自我观察中发现了“日更”的种种弊病:

    一、日更会打乱你的生活节奏。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而写文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得有构思,得写下文字,得修改,得想尽一切办法推广自己的文字,得耐心回复网友评论,这一套操作程序下来,一天还有多少完整的时间快供自己深度思考和学习?

    二、机会成本太大。这段日子我对比了一下跟之前日更时候的生活方式,由日更变为一周三更,甚至一更。我有时间锻炼身体了,有时间陪女票父母了,有时间读更多的书籍享受生活了,心情舒畅,生活得很有节奏。而这些,都是日更的机会成本啊!同多写那几篇文章相比,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啊!

    三、日更会让你的文章质量下降。人的意志力如同肌肉一样,用累了就没劲了,得需要时间恢复,而持续的日更会让你的意志力肌肉疲惫,得不到休息,从而很难持续产出好文章。从个人的成长发展角度看,日更对人摧残更大,小到扰乱生活节奏,大到影响事业前途。

    你可以看看那些鼓吹日更的人,要么是职业作家和写手,要么是生活的上升空间极其狭小的人,也就是我们说的被阶级固化。既然你都不属于这两类人,为何要做这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呢?

    卡尔纽波特在其书《深度工作》中给“深度工作”下了这样的定义:“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深度工作是当下我们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竞争力。

    高质量产出=时间×专注度。深度工作可以帮助我们获得高质量产出。

    1922年,心理学家荣格想要改变人们对潜意识的认识,而这个目标需要更深入、更缜密的思考,这在忙碌的都市生活方式下是做不到的。于是他便构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塔楼”。他每天早上7点起床,在“塔楼”中度过2个小时不被人打扰的写作时间。

    16世纪散文家蒙田在远离自己法国承包的楼区建起了一座私人图书馆,供自己学习思考用。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大部分实在农场的一间小屋里完成。小屋离家太远,以至于他的家人每次都要吹号喊他回家吃饭。

    JK罗琳在写作《哈利波特》期间远离社交媒体,其个人推特账户也是在2009年才开通的。

    “天才之所以伟大,只因决心投入一切,全力于一点。”

    想要迅速地掌握困难事物,你必须高度专注,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不能有任何的干扰。


    深度工作可以帮助让我们更加清醒地对待工作与生活。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进行两次“思考周”,在这段时间里,他会远离世事,只读书和思考大局。

    稻盛和夫为了找到锻造更好的陶瓷方法,晚上抱着陶瓷入睡,他对工作的敬意让他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

    深度工作可以帮助我们体会生活的意义。

    李小龙曾说:“不要思考,去感受。就好像手指指向月亮,不要只顾着盯住手指,否则你讲错过神圣的光耀。”

    写出《肖申克的救赎》的知名作家斯蒂芬金,提倡“关门写作法”,在写作期间与世隔绝,由此获得了缪斯女神的启发与眷顾。

    “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

    相传书法大家米芾小时练字学了三年,字依旧写的歪歪扭扭。一日偶遇秀才,便买下5两一张的纸耐心临帖。

    由于纸太贵,米芾迟迟不敢罗比,一心琢磨字的写法。3天后秀才观其字,大有所进,才道出真相:“纸贵是假,用心是真。”

    米芾记住“用心”二字,保持着这种深度状态,领悟了写字的真谛。

    在大学,一提到兼职,大家总会对发传单、做销售员这样感到不屑,背后的原因是认识到了这类工作对个人成长的低效性和可替代性。

    在当今社会,一份不需要深度工作的工作不可能使你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取得成功。只有把花在地影响力活动上的时间转投到高影响力的活动上,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那么,想选择深度工作的学习方式,我们该怎么做?

    每天都要给自己留一些独处时间。

    把关注点放在极端重要的事上,目标具体化,并且,要抓住引领性指标,找人定期给你反馈。

    对我来说,近一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考研,我每天的生活安排要逐渐转移到考研方向上。我是一个嗜书之人,但为了考研我不停地在克制自己看书的欲望,而是花费更多的时间阅读专业书。

    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高效,我每天对自己的时间做了记录,并寻求父母的帮助,把每日的活动记录发给他们,以寻求更佳的学习状态反馈。

    远离社交媒体。

    前面提到的微博、今日头条、知乎乃至简书,这些网络工具具有致瘾性。我是简书的深度爱好者,每天早起第一件事是打开简书,在简书上花费的时间也太多太多。以致影响我时间职业和个人目标。过度使用这些工具,你将陷入精疲力竭、注意力散乱的网络依赖转台,饱受煎熬。

    由此引入一个新概念“工具管理”。

    对于这些工具,我们可以预先计划好你使用它们的时间,在这些时间外完全避免使用它们。

    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格拉德维尔就不用Twitter,他解释原因:“谁说我的粉丝就希望从Twitter上听我讲话呢?”

    我也对自己在简书上的职业目标做了分析。

    职业目标:读更多的书,写出有深度思考的文字;
    支持这个目标的活动:大块属于自己的时间和更多的沉思状态。

    分析:我想成为一名思考着,读者认可的是文字,社交不属于我考虑的主要范围,我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写作本身上。为此,我先是删掉了除简书外的所有发文APP,同时严格限制自己浏览简书的时间,取关了大量的公众号。

    一个人的意志力有限,你的工具对你越有吸引力,你就越难在重要的事情上集中注意力。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这是一个信息碎片化的年代,这是一个工具泛滥的年代。

    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回归内心,回归最原始的学习状态。

    一直很羡慕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由于睡得早,在天还没亮就早早醒了,这时躺在床上思考着昨日今日和明日的事情,其深度是今人不可比拟的。

    什么“时间管理”、“知识管理”、“晨间日记”、“个人规划”等等,都是现代人缺乏深度思考补足的工具。

    最好的工具就是纸和笔,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最好的规划就是活在当下,走好每一步。

    你的思考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的未来。

    怯于做出改变牺牲的人,待在原地,如温水煮青蛙般,将人生高度消磨殆尽。

    而那些努力进入深度工作状态耐心思考的人,正在变得优秀的无可替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7c898115df30:老铁,谢谢你的分享
      • 76e6208449f7:“微博、知乎、虎扑、简书,我们玩得乐此不疲。一篇篇博人眼球的公众号文章我们读的甘之如饴。准备拿起手机查个单词,却总习惯性地打开微信,刷了刷朋友圈,突然忘了自己要干什么。”写的真是太到位了,这些毛病也是你有、我有、全都有呀
      • 蒋谢尔:我也有这个现象,所幸我知道自己今天在简书上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我不知道具体怎么做才可以在碎片化信息爆炸时代总结以及合理安排时间,只有一点点想法,但尚未成型,看了你写的文章,真的有帮助,谢谢
      • 淡之: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最近在看老师送的稻盛和夫的《干法》。在你这篇文中看到你以稻盛和夫抱着陶瓷睡觉为例,说明你真的看得很仔细👍
        淡之: @田宝谈写作 嗯,好的。这两天看一章,每章都写读书笔记。
        田宝谈写作:@淡之 好好看吧
      • Jack萧:每一篇都是好文!向你学习,希望对我在简书上的写作有提高,谢谢
      • 呆小婧:加油
      • 淑一_0920:一篇足以让人深思的文章👍真的说服了读者们!
      • 别辜负了美好的自己:用心工作学习,写走心的文章!
      • 驰骋于天下:晨间日记,田老师用吗?我觉得这东西相当于枷锁,包括现在很多人的打卡行为也是。如果内心不能做到专注,靠这些外在的形式上的专注,感觉依然是徒劳。
      • 金色的娜小姐:确实,写一篇文章要足够的精力,还要构思好思维框架,我日更根本更不出来的呢:sob:
      • 五只羊er:真的写的很好,一篇很好的文章,往往能引起共鸣,而后自省。收藏了!空了摘抄再细细品味以此自勉。
      • 跳完舞:不错!
      • 8fb39c52df36:您好可以请教您吗
      • 花海云风:请问,怎样提高思想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呢?
      • Ann你若安好:最近确实很多文章都在写这些快速信息的弊端、有害性,最近自己也是有同感。
      • 林開云珉:得到启发了:+1:
      • 钟小哇的钟嘟嘟:深度工作,深度好文
      • 花团1220:深度思考写出来的文,无论从逻辑还是格局上来讲,都能够引人和共鸣~很棒的文~
      • 9fd14b5b19d7:嗯,带着脑子生活和工作
      • 邓义福:读完之后大有启发,佩服!

      本文标题:深度工作: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该如何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zb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