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明知不可为,放下便是。关键问题是,放下,太难!
但是,你放不下又能如何?客观环境不是主观意志能够随意改变的,否则这个世界就乱套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存在的本质就是不断制造矛盾,再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所以领袖层曾写下《矛盾论》这本书,就是要告诫人们,可以有理想,但绝不能理想化,客观世界一定是充满了对立和矛盾的,哪里有什么心想事成,哪有什么万事如意?
儒家思想和佛家、道家之所以不同,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而不朽不灭,生息迭代,就是因为它立足于研究人作为一个“活体”存在的方式,以及存在的意义,死了就死了,没有灵魂也没有鬼魂,肉身死亡了一切就灰飞烟灭,人能够做的就是作为一个“活体”的时候,该以怎样的姿态去活着,该以怎样的质量去活着。所以儒家必定是朝气蓬勃的,是积极向上的,是不断向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取和索取的。所以儒家宣扬人要奋斗,要克服一切能够想象和不能想象的困难,把人生质量拔到最高处。
孔子的弟子出身不同,将来的人生境遇也不会相同,这与当代所倡导的价值观不同而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是一脉相承的,人类社会必定是多元化与多样性的,通向罗马的道路注定不止一条,但是通向罗马的目标是一致的,这就是一个社会主流价值观。
我曾经借调京城协助从事文字撰稿工作,因为费用的结算问题需要一个公司组织来进行商业运作,于是一个商人介入到原本需要专业技能的文化创作团队。起初我极端不适应,因为我自诩是个文人,是个读书人,怎么能容忍一个外行来领导内行?这是我在体制内生存经历极度排斥和逆反的一种状态。
但是,从商业运营角度来看,这个商人才是整个项目的实质操盘手,从文字撰稿到平面美术,从视频制作到舞台美术,一切专业人士都必须围绕他所建立的商业运行模式来开展工作,否则你即使干了活,也可能拿不到钱,或者是干了活,拿不到最好的经济报偿。
所以,一个博士后朋在听了我的牢骚之后一语中的,问我你到底图名还是图利?是坚持你狭隘的文人风骨,还是顺从于商业规则,干好分内的工作,然后赚得盆满钵满?
最后我当然是与接受了这种商业化运作的文化项目,然后拿到钱,皆大欢喜。
有时,人生选择注定是被外界所逼迫的,在内心意志与外部环境之间必然存在矛盾与冲突,不要认为一切被逼迫的都不是好结果,看事要看大势,把大局,去除内心狭隘的自我,去服从,服务于大局,让自己在顺从中获益,何乐不为?
在屈从与争取之间,也是一组矛盾体。
我如今面对的矛盾时内心纠结,但仍要竭力排除内心的焦虑情绪,安心读书写字。
那就回到即将给中学生的国学讲座上吧。
第一句讲孟子的“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第二句讲子游的“洒扫应对进退”,那么第三句就讲“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吧。
六艺指六种技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六艺有一个前提,是官办学校里对学生的学科教育,也就是说,这是官方规定的,学生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技能,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专业课。
礼是礼仪和典礼,每年在国庆节期间,国家要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典礼,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放在古代这就是国家祭祀大典。在典礼上,由谁来主祭、谁来宣读祭文、穿什么衣服、行那些礼节,哪些人有资格参加典礼,分别处于什么位置,都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都要有专业的人士来主持和操办,这样的人在古代就叫做“礼官”。
同样,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音乐,有专门的创作音乐的从业人员,就像当代,音乐已经成为一项庞大的文化产业,有的歌手可以一首歌出场费百万千万,也有的歌手在歌厅酒吧里驻唱,混个聊以果腹。
射是射箭,一种战争技能。御是驾驶马车牛车或者是战车,书是学会书写,做领导秘书或者自己当个作家,数是计算,能够管理仓库和粮草。
在这里要注意一个细节,所谓的“六艺”都是官办学校里规定的固定科目,是所有来学习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为什么?因为学会了这些,走上社会好就业,因为国家提供了需要这些技能的工作岗位
人才分为两种,一种是就业型人才,一种是创业型人才。
就业型人才就是按照国家和组织所需,将自己塑造成被需要的材料,等待他人前来招聘和任用。而另一种是创业型人才,这种人是时代的佼佼者,是需求的缔造者,他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超级个体,发明创造出一种需求,引导国家、组织和社会来消费,进而获取报酬。
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就业型人才还是创业型人才,在学校里的学科知识都注定是一切一切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