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午后,这所北方大学的气氛总是有些慵散,就好像风中有着团团棉花糖被吹得四处飘扬,就像一幅溢满了欢快的工笔彩绘。来自天南地北的学子们喜欢趁着午饭后的闲暇,在一片暖意中漫步,一般三五成群,聊聊身内与身外的事情。
学校的围墙和植树都以高见长,想要将那份北方的啸风阻隔在校外。虽然风声总是不停,但总归能少了些瑟冷的感觉。
北方气候不佳,但这所大学毕竟在重点的名单上。于是,经过了高考的学生们在一番抉择后总有一部分选择这里,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只是来到这里的学生大多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或是更好,或是更差。总之是没有做好准备,就无奈地接受了安排,踏上往北去的路。毕竟,这里给人的印象总是气候寒冷、工业污染之类的东西,既没有江南一带的水乡温润,也少了古城的历史积淀,少有学子会将这里作为理想的选择。
或许校方也是有感于这里的不适,当初在筹建新校区时,宿舍的设计就被作为重点。后来学校在哈尔滨的近郊启建,便借着地利首先建了宿舍楼,坐北朝南,以求背风向阳。后来几次复建,宿舍里的配套设施也得到了完善。可以说,宿舍楼已经成为这所大学的标志建筑了。
2
尽管宿舍楼在学生中的评价一直不错,但也不是每个人都会选择去住,比如已经在教师附属楼那边租了三年房子的江思格。而上面所述的高考失常的情况也不适用于思格,他的高考成绩在熟悉他的人看来的确有些失误,但也足以拿到那几所享誉已久的高校录取通知书。之所以来到这里,只是因为在报考的时候,思格用直尺在地图上的一次丈量。
他发现,这所越过北纬四十五度的大学,离自己居住了近二十年的小街相距最远。于是,带着一种莫名欣然的情绪,思格填报了这里。那时,思格感受得到自己决毅的心情。
虽然学校在基础设施方面下了大功夫,但这里的教学质量并不让人满意。但不管怎样,终究是来到了这里,或者说,离开了那里,思格时常这样想。
大学的时光较之高中要零碎得多,总是在不觉间化作镜中光影,没有一点留痕地逝去。在这段时光,总是会出现更多的遗憾:长大了些,承担的东西会更多,于是,失去的同样多了起来。
3
思格倒是没有感觉到太多的遗憾,他在这三年中的生活很是规律,几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而在一定程度上,自律的生活习惯可以避免一些令人烦心以至抱憾的事情。
校址位于郊野,唯一一条公路从校门延伸,直抵哈尔滨市区。但这里春沙冬雪,不少学生只是趁着休息日才会叫来出租车或者自己骑车去市里玩一番。而思格更是少有出校的时候,他的身影总是在教学楼、食堂、操场以及附属楼几个地方出现。
在这里已经度过三年时光,思格自然也会交到一些朋友,其中能在朋友二字前加上一个好的,就只有同系的许、林了。许和林一个瘦弱,一个健壮;一个满身书卷气,一个整天豪气干云。但他们待人都很真诚,这让思格最为欣赏。
其实在附属楼,思格还有着一个女性朋友,关系虽不明朗,但也算不错了。这个女孩叫作沁。
4
沁是个孤儿,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遗弃在哈尔滨的孤儿院。七八岁时,孤儿院迁址,她被这所大学里一位膝下无子女的老教授收养。后来,等沁顺利考上这所大学时,教授却离世了,而教授生前购置下的这套房子就继续成了她这几年大学生活的居所。
这些都是思格听楼上的一位中年妇女说的,而她说这些,只是希望思格可以跟沁友好相处,毕竟沁是在她们的注视下长大的,自然会关心些。而之所以对思格说这些事情,则是因为租在附属楼的思格成为沁的对门邻居。
沁在思格心中的印象主要是内敛和成绩优异。学校的全额奖学金,这个女孩子每年都可以拿到。但应该是不常与人说话,每当思格打招呼时,她也只是匆匆一笑,便急忙打开自己的房门闪身进去。
思格本来以为二人至多成为普通朋友,但命运总是会选择未知的方向前行。
5
命运这种东西存不存在并不好说,不过若是存在,那思格的命运一定不好。这是从小时起,一直被他验证到现在的命题,而结果,总是成立。
无论亲情还是爱情,思格都曾挫败过,失望过,甚至怨恨过。但长大了,有些事总要放开,哪怕选择去忘记,不是吗?思格时常会这样安慰自己,让脑海中浮现出的一些东西再次沉下去。
而友情这种东西,思格自认为未曾得到过,也就没有不好的回忆。所以在离开那片故土后,遇见了许和林,并一起走上创业的道路,是让思格很开心的事情。只是,那次在爱情里的失败给思格留下了太多的伤痕,也让思格无法接受沁的告白。于是那天他选择在满眼希冀的沁面前转身逃离,身形有些仓皇。
那时应是初入夜,北方寒气已重,月影晕白。离开的思格脑袋有些发空,却忽然记起:中秋就要到了。
6
中秋,一个注定有人欢喜,也有人忧愁的节日。不管怎样,校方在这方面总是十分大度,而且中秋加上国庆,假期格外充足,于是,从临近节假起,校里的学生便在收拾东西,相继回家。
归家的学生应该不足一半,但校园中仍旧显得旷静了许多。同时许和林二人回家的选择,对于少与人交往的思格来说,无疑加重了这份旷静。
更关键的是,思格需要回附属楼休息了。自从那天在沁面前离开,思格就没有回去过,而是在林的寝室找了个空床位住了几日,甚至被褥之类的东西都是让许、林帮忙去附属楼拿的。思格搬去寝室住,起初不是躲着沁,而是因为他们在校里开的那家小咖啡店出了问题,几万块几乎全赔。所以这几日他们一直在商讨对策。
讨论没有结果,思格清楚,咖啡店的生意很难再有转机,自己的失误并不是用一些对策就可以补救的。所以,思格借宿在寝室的原因慢慢变了: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沁。
寝室条件的确不错,但一直走读的思格也实在不习惯于在那种集体的环境下休息。如今,林回家了,几天的缓冲期也应该让沁冷静下来,思格自感没有留下的必要,就收拾好东西准备搬回去。
7
从寝楼搬回到附属楼,思格本以为会很简单,事实也的确如此。当然,不算上突发事件的话。抱着被褥的思格一路上没有顾着在意四周的人和物,但走到附属楼下,他觉得需要正视了。因为,沁正站在楼前的台阶上,长发顺着肩际披下,在树荫里斑驳陆离的光影下折射着淡淡的光辉。
沁显然有些失措,在看见了思格后,她的头便始终没有抬起。思格有种感觉,好像有莫名的心绪在两人的安静中流淌,并渐渐凝稠,这种氛围让思格很不适应。于是,思格决定开口,邀请沁上去坐坐。
思格泡了一壶浓酽的红茶,静静望着水汽挥散凝结,凝结挥散。他试图找一个话题以打破这种平静,但是或许因为话本不多,总是不知如何开口。
8
话不多,有一种形容是安静,又或是敦厚。但同时,这也成为了愚钝的表现。
茶终是泡好了,思格倒好两杯走上阳台。沁已经在那站了许久。递过一杯,思格倚在窗栏上,用余光看着这个静静的女孩。后来,不知是谁先挑开话端,轻声的交谈融入午后的暖阳中。
思格一开始想不明白,为什么沁会选择自己,毕竟追求她的人并不少。而且,沁的经历也让思格不知怎么去拒绝,他清楚这个女孩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才能说出那句“喜欢你”,所以他选择了回避。
随着日渐落去,思格才隐约明白,为什么沁会喜欢自己:沁觉得在思格身边的感觉很好,没有一直以来充斥周围的同情,有的只是那种怡人的暖色调。而且,自从思格来到这里,日常中帮了她许多,不同于那些追求她的人的帮助。
但对于思格,帮助就是简单的帮助。而自己的成长又比沁好在哪里?同情,也是需要资格的。
虽然交谈并没有任何结果,但思格在这个下午还明白了一件事:有些东西是避不开的,比如沁,也比如过往。
9
在思格的记忆中,自己的生活轨迹始终无法脱离那个小镇。镇子坐落在赤壁以西,临水而建。青砖翠瓦,细雨楼阁,石板小巷,这些固属于南方的景象在镇中已经不知静默了多少年。
既然避不开,那就回去吧,总要回去看一看的。再说,店里的事情总要解决,就当作是回去取钱了
家乡旁的赤壁虽然不是古战场,但这个地点仍旧让思格很早就对《三国演义》有了兴趣。书中的赤壁之战在思格看来还是失败的,蜀吴辛辛苦苦借了箭借了风,却还是让曹操跑掉了。
但不管曹操跑不跑得掉,当思格踏上南方的润土,他知道自己是没有办法跑掉了。这里毕竟是故土,养育了自己二十余年。
10
回家的那天,天空并没有像思格想的那般下起蒙蒙细雨,反而一片晴朗。离家近三年,思格有些费劲地从楼厦间找到那条小道,走上熟悉的灰色石板。
这里的巷子早已经被拆得差不多,而这一条却一直保存了下来,只是不知道还能存在多久。这里似乎比北方更加萧瑟,入眼就是一派枯黄。这里已少有人居住,当初极力反对搬迁的几位老人怕是也不再健朗。
巷中的旧居封存了思格十多年的记忆,从快乐到悲伤,再从不忿到漠然。从包中翻出钥匙,拧开门锁,眼前的的细雕木桌颜色似乎更加深沉。上面母亲的遗照摆放的依旧方正,甚至如三年前一般洁净。
看来他来过了。思格站在门沿处想了许久,锁上门转身离开,纵由泪水跌落。
11
父母的离婚是在思格意料之中的。毕竟从他记事起,双方就很少有不争吵的日子。而他们离婚后,思格随母亲生活,成为所谓的单亲孩子。
对父母的不断争吵乃至于最终分开,年纪还小的思格没办法做到无动于衷。所以他愈发沉默,愈发敏感,也愈发被同龄人排斥。再到后来,思格也不愿意去接触他们,习惯一个人做自己的事。
到了高中,思格发现自己的世界还是让一个女孩闯了进来。高调,强硬,这些与思格性格里相反的特征却让他们走到一起,共度了近两年的时光。只是,临近高考时,一场争执又让她理所应当地提出了分手。或许她的理由很充分,但思格选择刻意遗忘那些理由,他当时脑中只是不断闪过“祸不单行”这个词,并成功用自己完成释义。
母亲的意外事故又加上她的离开,这些让思格有些不堪重负了。于是,就像小时的自己会在父母的争吵声中缩在墙角,临考的思格躲进影院度过了几天。被那个男人找到的那天,思格离开时看到的银幕画面恰是塞北飞雪。
12
所谓祸不单行,的确是有道理。当思格在一家面摊找到鬓已灰白的父亲,一时语塞。思格对于自己与许、林的失败并没有多少感想,赔进去的那些钱只当前期投资,毕竟事业起步总是艰难的。再说,只是大三,一切还早。
即使不愿意承认,他也明白,自己所有的信心和斗志都来源于这个男人。但他无法想象面前的男人对他自己事业的失败作何感想。从管理偌大公司到煮面卖面,这让思格有些难以接受,也有些难受,刚刚拭去的泪水又有了泛起的感觉。
晚上,思格留宿在父亲租的房子里,第一次与父亲聊了许久。他终是明白,有些时候,自己真的没有资格去责怪太多。那段时光,不过是自己人生中的一小部分,一切都在改变,本来是回忆里的旧事,何必总是固执。
思格第二天便准备返校,临行前他去父亲那里吃了碗面。很久以来,这是第一次他与父亲以及父亲如今的妻子和睦地吃饭,倒也感觉还好。他没有想到那个女人会选择跟随父亲,从云端到渊底,可不管怎样,也算是生活中的一份惊喜了。
仔细擦拭了母亲的照片,洗去桌椅上的积灰,思格再次背上行囊,带着一种和三年前不同的心情,再次北上。
13
回到学校,许、林正在附属楼下等着,并递给他一张账务清销的报单。思格有些愕然,因为失误是自己造成的,理应自己去负责。看着荫下搭着肩的许和林,思格缓缓放下行李,一一拥抱。
返校的那天,他拒绝了父亲递来的一张银行卡。他知道,每月的生活费已经是父亲不小的负担,所以这次他准备靠自己慢慢偿还那些损失的账务。握着那张报单,思格明白面前的许和林也是自己的依靠。
失败是会见证又一轮的成功的。在这种想法下,林准备出去吃顿饭预庆一下,也算是作为新的开始,而许和思格自然也同意。帮思格清理好东西,他们就先离开了。而思格来到沁的门前,准备约她一起去聚餐,同样作为一个开始。
不管过去怎样,都已然是过去,既然未来不会迟到,当然要去抓紧。这是思格对沁的解释,也是给自己的回答。
据说下学期附属楼会有一些迁动,里面的租户将被安排到附近空置的一栋寝楼,坐北朝南,阳光正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