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300字散文历史有意思
晨读:《资治通鉴》[230]清官能吏赵广汉 —— 百姓口碑最好的

晨读:《资治通鉴》[230]清官能吏赵广汉 —— 百姓口碑最好的

作者: 大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3-16 05:53 被阅读28次

【原文】

是岁,颍川太守赵广汉为京兆尹。颍川俗(风俗),豪桀相朋党(豪强大族相互勾结)。广汉为缿筒(肚大口小的容器,类似今天的检举信箱),受吏民投书,使相告讦,于是更相怨咎(相互检举),奸党散落(谁都不信任谁,不能抱成团),盗贼不敢发(起事)。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名(名传异域)。由是入为京兆尹。

广汉遇吏(对待属下),殷勤甚备,事推功善,归之于下(照顾周到,有功劳都归于下属),行之发于至诚(为人真诚),吏咸愿为用,僵仆无所避(甘愿赴死)。广汉聪明,皆知其能之所宜(对每人都了解),尽力与否(是否尽力);其或负(欺骗)者。辄收捕之,无所逃;案之,罪立具(罪证确凿),即时伏辜(无法抵赖)。尤善为鉤距以得事情(了解真相),闾里铢两之奸皆知之(细小的情节也不放过)。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在空屋子了商量打劫),谋共劫人;坐语未讫(还没说好,就被抓到了),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其发奸擿(音:踢,指责)伏如神。京兆政清,吏民称之不容口(赞不绝口)。长老传以为自汉兴,治京兆者莫能及。


[白话文]

这一年,提拔颍川太守赵广汉任京兆尹(首都长安市市长)。

颍川的风俗,豪杰相结为朋党。赵广汉在衙门口设置一个竹筒,让吏民投书其中,相互告讦。于是豪杰们互相举报,帮派就瓦解了,没人敢干坏事。匈奴降者都说,在匈奴就听说赵广汉的威名。于是提拔赵广汉为京兆尹。

赵广汉对手下官吏,殷勤周到,有什么功劳,都归之于部下,而且发自内心,出于至诚,所以官吏们都愿意为他效力,赴汤蹈火,也不回避。赵广汉很聪明,了解属下的能力,也了解他们是否尽心尽力,有欺骗他的,马上收捕,逃不过他的眼睛。下狱审讯,马上得到实情,即时服罪。赵广汉特别善于让人主动交待,以得实情,街巷一铢钱或一两银子的纠纷,他都知道。长安少年数人,有一次在里巷深处一间空屋子里面,商量打劫,话还没说完,赵广汉手下的捕快就冲进来了,全体承认罪行。赵广汉发奸灭罪的本事,就这么神奇。首都长安,政清人和,吏民对他赞不绝口,长老们都说,自从汉朝建国以来,治理京都长安的官员,没有一个人赶得上他!

[点评]
赵广汉在担任首都长安市长时,非常敬业,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资治通鉴》所记“京兆政清,吏民称不容口”,是对赵广汉最好的评价。赵广汉是中国古代十大清官之一。由于赵广汉手段严酷,颇类法家,身后也遭到许多正统儒家知识分子的批评。有汉一代,能吏很多,酷吏更多,然而真正执法为民者,赵广汉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读:《资治通鉴》[230]清官能吏赵广汉 —— 百姓口碑最好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ed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