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感悟《播种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29整本书阅读如何设置问题驱动

读书感悟《播种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29整本书阅读如何设置问题驱动

作者: 听雨_9998 | 来源:发表于2024-01-25 08:05 被阅读0次

整本书阅读一直是当今教学中的重大难题。没有时间阅读,不愿读书,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很少,阅读没有做题提高成绩快,面对这些现状,老师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任务驱动。

怎样设置驱动问题?今天的腾讯自习室里,刘老师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展开了研讨。

刘老师用一位老师的整本书阅读设计为例,让老师们发现此设计的问题——从知识出发,以文本为点,重在研究整本书的内容。只是浅层次的阅读,没有深入挖掘书的价值.并抛出问题:整本书阅读,重点在于我们怎样引导学生领略书的魅力,走进书的内核,打通学生生活和书本的联系,以素养为中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学《鲁滨孙漂流记》,鲁滨逊在荒岛上如何生存,他遭遇了什么,怎么解决?它的价值在哪里?鲁滨逊的智慧在哪里?他的智慧,勇敢,乐观的品质从哪里来?怎样让学生感受到鲁滨逊的智慧?

这个问题很有驱动性,自习室里陷入了沉默,大家都在默默思考。

学鲁滨逊,不是学他荒岛求生的技能,而是学他的智慧。怎样把学生生活和冒险故事结合起来,以素养为中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找到一个点,让学生和鲁滨孙建立联系?用这个点激发学生读书和探索问题的欲望呢?

我的思考是:鲁滨逊能够在荒岛上生存下来,除了必备的生存技能,他还有哪些生存的智慧是我们不具备的?或者说,鲁滨孙的生存智慧给你哪些启示?一个人追逐梦想的路上遭遇挫折怎么办?什么能力是我们面对困境时最需要的?

可仔细一想,这些问题还是刘老师的问题,还是太大,缺乏驱动性。看着短暂的沉默后,老师们一个个打出自己的问题:

人与自然

文明与野蛮

鲁滨孙和星期五的区别

刘老师对以上答案肯定后又再次提示:

文明何以诞生?

人要让环境适应自己,要让环境激发自己生存的潜能,这是文明。但他奴役星期五,这是人性的卑劣。如何克服?文明与野蛮,如何交融?

一大清早的自习室里,热热闹闹,大家在沉思,在碰撞,在刘老师的引领下一点点寻找整本书阅读的支点。

整本书阅读,怎样以素养为中心,怎样找到一个支点,撬动整本书,撬动学生的思维,最最关键还在于老师自己读出来,读进去,读出自己的收获。

语文之海,辽阔无比,需要修炼的太多太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感悟《播种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29整本书阅读如何设置问题驱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tv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