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哲学家想对孩子讲,可孩子能理解吗?那就让我们从一个根本就不存在自我的地方开始寻找自我吧。
1.
蚂蚁的家称为蚁穴,是蚂蚁们建造的极富艺术性的建筑工程。蚂蚁们把它建的像小山包一样,好让蚁穴更好地接受阳光的照耀。为了防雨,它们在屋顶上放置树叶,让雨水在树叶上流走。蚁穴内部有无数的走道相连的间隔,甚至还有空调和墓地。
一个蚁穴可容纳上千万只蚂蚁。它们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它们从来不吵架。个头小的蚂蚁负责照料后代,抚养幼儿,并在幼蚁化蛹时运送到蛹室。中等大小的蚂蚁则为整个蚁群寻找食物并负责修缮房子;个头大的蚂蚁负有保家卫国抵御外族入侵的责任。
二只蚂蚁见面了,彼此互相闻闻对方的气味,用触角碰撞一下,就表示愉快地交流了。如果一只蚂蚁发现了食物,就会沿途为伙伴们留下气味信息。即使在黑暗中,它们也通过嗅觉判断哪里有水,哪里有空气。它们能把比自己身体大好几倍的物体搬回家。并且饲养蚜虫,喝它的蜜露。有些蚂蚁能在像迷宫一样复杂的家里穿梭自如,其他的要去杀死那些来入侵的蛇。蚂蚁有很多人类都自愧弗如的能力。然而,它们却不懂得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不会说“不”。
蚂蚁从未有过念头,说:“我受够了,我要自己喝双份蜜露”。蚂蚁也从来不会偷懒。蚂蚁们有鼻子有眼镜有头脑,可蚂蚁还是少点什么。那就是它们没有自我,不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但它们依然过得很好。蚂蚁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1.3亿年之久。但没有一只蚂蚁惦记过“我”。它们的遗传基因就传达了所有必须知道的东西--它们需要食物、需要繁衍、需要赶走害虫。然而个体的性命却无足轻重,假如有一只蚂蚁死了,其他蚂蚁既不会伤心,也不会祭奠。事实上它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活着。
2.
弗洛伊德认为,精神的三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类也是做自己必须做的事情,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有尿意了就去厕所。如果一个人穿过漆黑的街巷就会有恐惧感。人类也不一定都按程序做事,可以按照自己“我”的想法做事。
这个“我”可谓自然界极其稀少的发明。苹果树、鼹鼠、蚯蚓、鹦鹉等都活得没有一点儿自我。 除了人类黑猩猩和海豚有一点点自我。
人类正是通过这个“我”写小说、拍电影、作曲、发明电脑游戏。做一切发明创造的工作。而其他动物都不会做这些。但人很少思考这个“我”。你问我是谁,我会说我的名字。难道“我”就是我的名字吗?
如果有人掐我腿,我会痛,有感觉、那是不是“我”就是我的身体和器官呢?可是,如果我们完全闭上眼睛,我也会感觉到我的存在。这个我好像一个幽灵在我们的脑子里游荡。
那是不是“我”住在我们的大脑里呢?
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脑部受伤的人再也无法感知到自己的存在了。也就是失去了自我。你有一个“我”,是因为在你脑子里有大量电流在不同区域传递,并产生一个被你称之为“我”的概念。也可以说,“我”是身体各器官接受信息后传到脑中枢产生的反应。
3.
有时我们从镜子里可以看到自己。大人们知道那是我们的影子,可婴儿期孩子却以为是另一个人,直到孩子两岁左右才知道是自己的影子。动物中黑猩猩也可以明白镜子里的自己。但其他动物就糊里糊涂了。
因为人类可以思考。我思故我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