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我敢说,喜欢李商隐的诗、喜欢李商隐的人的人,一定是深情万丈的。因为李商隐的诗,在晦涩与忧伤中写尽了生命的荒凉本质;李商隐的人生之路,处处荆棘密布;而他的身心,早已是伤痕累累。所以,李商隐,其实是应该叫做“李伤隐″的。
李商隐,本来是可以不叫“李伤隐″的。因为他们家和大唐的李总统是本家。但是,李商隐没有刘备“刘皇叔″那样的好运气,大唐的各位李总统不认他这个“贫在闹市″的穷亲戚。这也不要紧。此处不认孙子,自有认爷处。
李商隐的爷爷、爸爸通过参加各类补习班,都考取了进士。可遗憾的是,还没等这爷俩大展宏图呢,便纷纷英年早逝。爸爸去世的时候,李商隐不过十来岁。虽然只有十来岁,但他毕竟是家中的长子,一家子担水劈柴的事全得靠他。幸亏那时候没有保护童工条例,所以李商隐就替人家抄书、捣米,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人生的第一道伤口,就这样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身上。
李玉和不但知道李商隐“担水劈柴全靠他″,还知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李商隐少年不幸,但毕竟家学深厚,自己个儿又格外聪明,所以,“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的李商隐,十几岁就凭着秀丽的书法和漂亮的古文而名噪一时。更可喜的是,他的才华得到了既是大儒又是大官的令狐楚的青睐。令狐楚把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李商隐聘为幕僚,还谆谆教导他的学业,更让儿子令狐绹做他的男朋友。
李商隐朝中无人,几次国考都不过关。这次,令狐大人出手了。主考官们心领神会,李商隐顺利考取了进士。他们祖孙三人,也终于完成了“一门三进士″的伟大壮举。
就在乌云散去,前途一片光明之际,李商隐却又受了一次致命伤:他的恩人、他的靠山令狐梦死了。一下子,李商隐就从云端重新跌回地平线。
正在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天上啪喳一下掉下一块大馅饼:忠武军节度使王茂元看好了这位未来官场上的种子选手,不但聘他做了幕僚,还把如花似玉的女儿送给他做了老婆。刚刚“金榜题名″的李商隐,此番又有了“洞房花烛夜″。志得意满的他,就等着吏部考试一过,骑着高头大马走马上任了。
但是,吏部考试结果一公布,根本没他什么事。就是说,虽然他有了进士的文凭,但却没有当公务员的资格。犹如现在虽然研究生毕业,也没进公务员队伍。那么,李商隐为什么会落选呢?
原来,在李商隐的年代,唐朝的政治生活中诞生了一种新生事物,叫“牛李党争”,两伙人势如水火,斗得那叫你死我活。对李商隐恩重如山的令狐楚,是死心塌地的“牛党″成员,他的儿子令狐绹更是后期的"牛党″领袖。如此说来,李商隐自然是“牛党″的人。但是,他的那位亲老丈人王茂元,却被定性为“李党″的人。
这下子麻烦了,“牛党″的人认为李商隐投靠了"李党″,“李党″的人认为李商隐背叛了“牛党″,双方均认为他是个“无行″之徒。
结果,李商隐就成了一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爱,不会选边站队的墙头草。这样的素质,怎么能吸收进革命队伍中来?因此,李商隐的落选,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德华,图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