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素质教育工作大会如期举行,数学板块的课例展示地点定在实验二小,二小和我们实验小学是从前的实验小学拆分出来的两所学校,属于全市人民争夺学位的重要选择。恰巧,二小的校址是我初中母校——城西中学旧址。
跨进二小的那一刹那,我感觉和这校园有着一种共振,时光好像倒流,老师们的音容笑貌,与同学之间的相处,青春期的惆怅, 取得小小成绩的骄傲……都在眼前。我来不及去看看将近二十年前的教室、木楼梯的音乐楼、来不及细数往事,上课铃声响了。
今天一共有三堂数学课 , 当我打开笔记本记录第一堂课时,久违的感动让我眼角湿润了。如果时光可以倒回,不知道我会不会依然上课走神在书上画各种漫画?我会不会依旧时不时偷懒不写作业?我会不会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堂课都很精彩,可以学习的地方很多,因为做了听课笔记,这里不一一赘述。
第四节是评课环节,有基地校董校长参与,他是原玉潭中小的校长, 主持人好像是现在玉潭中小的校长——邓校长。邓校长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类似于很多学校女领导身上特有的气质,特别端庄,说起话来有板有眼,又很有专业素养的样子。
下午返程时,我们实验小学的三位老师都忍不住吐槽评课环节。此处我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实小人身上有一股特别不服输不肯落后于人的精神。“我其实是做好了评课准备的,”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身后的两位老师也同时反应“我们其实也做好了准备”。但是按照现场的流程,我感觉主持人并没有让我们充分发言的准备,当时时间有限是一个方面。
而现场评课的情况来看,我感觉发言的人是被安排过的。当然如果不安排,万一冷场了怎么办?领导有领导的安排。但是我还是很不服气的说:没有给我们实小老师评课的机会。而就是我身上的这种不服气,我感受到了这个学期以来实小和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这两个平台在专业道路上给予我的成长以及底气。
如果我评课,我会这样说:大家好,我是来自实验小学的宋漾波。今天邓校说怀着一种久违的激动回到了数学课堂,而我同样怀着一种久违的激动来到这里,因为这是我阔别多年的母校。今天,我再一次坐到讲台下聆听了三位老师的优质课,受益匪浅。如果回到当年,我一定要做一个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是我站到这里的理由,我任教数学时间不长,所谓评课,最多不过是在各位大师面前班门弄斧,如有不正确的请多包含。
刚才几位老师的点评都非常到位,耐人寻味,我只在此基础上发表一点我的看法,今天我要点评的是邓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这堂课,我认为邓老师的课紧扣了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高效”,而怎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呢?
这是我们一线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打一个比方,有的老师的课,包括我自己,知识是零散的,好像一盘散沙,孩子抓在手里,慢慢掉光了,这就是有的孩子学知识学了这里忘了那里的原因之一。
如果零碎的知识是沙子,那么邓老师的课可以说在沙子里加了水泥,将知识结构化了,而结构化的东西拿在手里不会一天天地掉。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以问题为导向,学贵在有疑,小疑而小获,大疑而大获。邓老师的课以一个大问题:你们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为导向,将整节课穿引,辐射到百分数的方方面面:读写、与分数的异同、作用、意义。使这一节课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我最近正教完百分数这个单元,我感觉邓老师的课真的特别大气,一节课将知识点渗透得如此到位,我真心惭愧了。
第二、邓老师课的高效体现在知识承前启后。
1、由之前学过的“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过度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由部分与整体关系过度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特别巧妙。
2、在教授百分数的作用时,邓老师也巧妙得拿百分数与原来的分数进行比较,让孩子们在新旧知识间感受新知识的便捷。
3、在用图形表示百分数环节,邓老师不但用了百格图还用了扇形统计图,这个地方很好的沟通了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可以说邓老师的课真的气势恢宏。
第三、邓老师课的高效体现在知识方法的渗透,爱因斯坦说过:教育是把学校教的东西全部忘掉以后剩下的东西,而邓老师的课不但知识渗透到位 ,更重要的教会了学生研究一个新的学习领域的方法。
听了邓校和周首席的发言,我感觉自己的想法不与名师不谋而合,不得不说自己真的成长了。
而这些成长也离不开自己的努力,百分数的这一单元我经历了课例展示的尝试到单元结束后的画思维导图整理知识框架,我觉得所做的这些努力让我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而这些深入的理解也是我能听懂、看懂、说出观点的前提。
我常常为自己经验少、非班科出身而自愧不如,但现在想来,我其实并不比别人差。感谢母校这块神圣的土地给予我新生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