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张老师(代跋) 杨连山
日本张老师是我1975年前上小学时的老师。当时,在一个小小少年的心目之中,对于日本人身份的张老师,充满了好奇和神秘,仿佛是峭立于云端之上的仙姝,只可仰望,而又仰之弥高,遥遥不可及。
张老师乃标准的日本人容貌,中等个子,体态微胖,浓眉大眼,宽额头,四方脸,大嘴,厚厚的嘴唇。脸上常常挂着淡淡的坚毅神情,剪发头,说起话儿来略带异样口音,听起来格外新奇悦耳,性格豪爽开朗,倔强坚毅,是个急脾气。在我的印象之中,张老师成天沉默寡言,默默无语。
在我们一群小小学生之中,因为知道她日本人的身份,就私下里亲切地喊她日本张老师,四十五年后的如今,说起来日本张老师这个称呼,依然打心眼里感到亲切美妙。
那时候我们从别的同学、老师那里,东一鳞西一爪,支离破碎地侧面听来一些私下里暗暗流传的关于张老师的新闻和逸闻趣事,只知道张老师是日本人,有两个很美丽的女儿,后来到了中国,当上了老师。至于怎样到了中国,怎样当上了老师,日本人咋学会了中国话,人生经历如何,一概茫然不知。现在感到特别疑惑的是,那时候也不知道去找知道内情的人们打听。四十多载后的2020年,我为了写日本张老师小传和多幕剧《绯红的轻云》,在网上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又看了南阳市教育志,上面载有张老师传略,方才较为详细地了解了张老师的基本情况、家庭身世和人生经历。
日本张老师,中国名叫张惠玲(1928——1994),女,日本名叫小岛登喜子,日本东京人,1928年在日本东京出生。其父小岛兼臧,是石料技工师,日本共产党员,曾任日本国会议员,母亲非常谦和善良。
1935
年,七岁时进入日本东京都杉并区第四寻常小学学习。1941年,十三岁时进入日本东京都杉并区私立城右中学学习。1944年,十六岁时进入日本东京都立千代田女子高等学校学习,毕业后在日本东京都中央内阁统计局当统计员。1947年3月,十九岁时张慧玲与张肇国相亲订婚。11月5日在叙乐园饭店,按中国风俗拜天地结婚。1948年3月,在完成审判作证任务之后,张肇国随代表团回到上海,后转至南京国民党部队。7月,张惠玲独自一人乘船到上海寻找丈夫张肇国,几经周折,张惠玲在南京与张肇国重逢。由于时局混乱,二人随部队到广州曲江,张惠玲在那里学习汉语,并进入曲江高中学习。
1953
年夏,二十五岁时,经考试考上了教师。1957年7月,二十九岁时调到唐河县太和区大吴庄学校任教,夏天大鸣大放时,日本人的真实身份暴露,遭陷害被开除教师队伍,回到了曹埠口老家,与丈夫患难与共,同甘共苦,艰难度日。1965年,三十七岁时张惠玲得到了平反,调到社旗县青台公社熊庄小学任教。1970年,四十二岁时调到青台公社薛庄学校任教(校址在草庙王村西)其时杨连山在此校上小学初中。
1972
年,四十四岁时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率团到中国访问。张惠玲到郑州见到了日本代表团的成员。1974年,四十六岁时在收到家信后,得知父亲病故,萌生了要回日本探亲的想法。1975年1月,四十七岁时办好了赴日探亲的手续,带领兆梅和兆莲两个女儿回日本探亲,行前在北京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勉励归国的人们,你们作为民间大使,要多做中日友好的事情,加深中日人民的友情,让中日友谊之花永远开放。回到日本后,在码头见到母亲,却不见父亲来接的身影,张惠玲抱着母亲嚎啕大哭。码头上,闻风而动的日本新闻媒体采访时,张惠玲只字未提在中国的坎坷遭遇,苦难生活,称中国是我可爱的第二故乡。日本主要新闻媒体给予大张旗鼓的报道,引起轰动,传为美谈。同年底母女三人回到了曹埠口。此后,张老师又三次回日本探亲。
1978
年9月,五十岁时张惠玲调入社旗县一高中教日语。1988年至1990年,六十岁时,支持丈夫作为花冈暴动的受害者状告日本鹿岛公司,随耿谆等11位原告三次赴日本讨回公道。1990年11月,六十二岁时荣休。1992年冬,六十四岁时,张惠玲热爱中国,也热爱日本,她牵线搭桥促成了社旗县一高中与日本学校的联谊,增强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1994年夏,六十六岁时,张惠玲诊断出患了胃癌晚期。8月18日张惠玲病故,按照中国风俗,安葬在曹埠口。
我记忆中的张老师有很多逸闻趣事。
一是在校园里装被子,感叹老了
1974年初秋的一天,秋风阵阵,校园里的白杨树叶翩翩落下。在下午放学时,少年的我走在校园里,见张老师在中间一排教室的西山墙路边,铺了两张席。张老师上身穿了一件白色无袖汗衣,把已经装好的被子叠的板板整整的,双手掐了直起腰往住室拿,嘴里喃喃自语地感叹,老了,不中用了,以前一下午能装五六双被子,现在不行啦。我在旁边路过听见了,心里觉得很新奇。装被子还能引起这么多的人生感慨,真有意思。
二是上课时化解学生发生纠纷
有一次在五年级班里上音乐课,张老师拿了音乐课本、一把短尺子,站在讲台上教唱歌曲,现在也忘记教的是啥歌了。快下课的时候,教室东北角最后两排,前后桌的两个学生发生了纠纷,吵起来了,骂起来了,又互相推挪桌子。张老师见状,赶紧走到教师后面问,你们两个因为啥吵起来了。听了两个人的述说,原来是后面的同学嫌座位位置窄,往前面挪桌子,而前面的同学不让挪,发生了纠纷。张老师听了,忙用尺子量了两个人座位的距离,厉声说道,就因为座位的空间这个小事,就靠妈靠妈地骂起来了。两个人都有错误,各自要承认错误,不能再吵了,坐下。然后张老师走回讲台,又教了一会儿歌下课了。
三是五元钱觅人挑水吃
张老师在草庙王学校最后一排挨着厨房那三间房子东头的一间住,西边的两间作了一年级教室。学校操场西南角有一口水井。有时我见张老师用一个红色的小塑料桶,到井上打了半桶水提回去用。后来我听人说,张老师每月五元,觅学校东面草庙王庄上一个人挑水吃,每隔一天挑一挑水。有一年夏天大旱,操场西南角的井里没有水了,挑水的人就到西面二里外,我老家薛庄东南角井上挑了水,让张老师用。事情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这事我还记忆犹新呢。
四是张肇国去学校走在操场离去的背影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张老师的丈夫张肇国到学校见了张老师后,走到操场往东南走去。我正好上学走过来,见张老师的爱人高高的个子,背微微的有点驼,理了光头后长出来的头发已经花白了,白皙儿发红的脸庞看上去很英俊的,可谓神采奕奕,可想而知1945年张肇国,在日本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作证时是何等的年轻英俊,飒爽英姿,风流潇洒。张肇国先生背微微的驼着,快步往操场东南方走去的背影,那么清晰地铭刻在一个小学生的心间。以至于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坐在电脑前打这篇文章的时候,依然那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可以说是终生难忘了。
五是归国时带回一部袖珍收音机
那次回日本带回来了照相机,还有一部袖珍收音机。这些物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半期,对于当时物资家电极度贫乏的中国内地来说,那是很高档的奢侈品。做为一个小学生不要说没有见过,听说都没有听说过。几个老师站在阳光下,议论道,张老师的娘家可了不起了,父亲是日本共产党,还是国会议员。
六是用袖珍收音机直播毛主席逝世追悼会实况
1976年9月9日凌晨9分,毛泽东主席逝世,举国哀痛,神州悲泣。9月13日举行追悼会的时候,是下午三点,我在学校印象特别深,天阴沉沉的,星星洒洒地下着小雨。教室前门口放了一张课桌,日本张老师把回日本带回来的袖珍收音机放在课桌上,收听毛主席追悼会实况直播。我们小学生站在那儿,好奇的看着那么小巧玲珑的小小的收音机,感到特别新奇神秘,那么小的一个东西就会发出声音啊。小小的袖珍收音机里清清楚楚地传出来略带乡音的华国锋致悼词的声音。当时还隐隐约约地听说,学校选出了教师代表,到社旗县城的人民会场观看电视实况直播,代表们过了河南街大桥就开始痛哭,大有毛主席逝世了,全国人民怎么活的感觉。
七是曾去过张老师家
1979年高考过预选线后,到社旗县城一高参加体检,检查外科时要脱了衣服,十多个男生在一起体检,还很害羞不好意思的。其中还有一项是测血压,坐那儿医生用测压器一测血压高。医生说等一会儿再测。给老师们一说,大家说,多喝水,喝醋也中。教化学的任有义面带微笑道,走,去张老师家喝茶去。我和另外一个也是血压高的同学跟着任老师去张老师家。到门口,任老师说了。张老师麻利站起来,倒了开水放在门外的小方桌上凉着,任老师和张老师说着闲话。过了一会儿,喝了开水,又跟着任老师走了。这一次测血压正常了。
八是寝室唱日本歌曲
在乡土社旗公众号,我发了一个帖子,帖子后面有社旗一高张老师教过的学生留言说:1978年张老师调社旗一高教日语。当时英语的师资都很缺乏,更不说日语老师了。一高校长礼贤下士,特聘张老师到一高教日语。因为没有教材,张老师要自己编教材。这一届学生没有毕业,张老师就不教日语了,管理女生宿舍。每到晚上,心情好的时候,为了安抚学生们早点儿就寝休息,张老师就唱日语歌曲《北国之春》等。学生们高兴地听了张老师的日本歌曲后,反而更兴奋了,兴犹未尽,就一再请求张老师再唱一曲,然后热烈地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寝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九是折叠自行车
2021年1也7日,李店高中老同学郭彦在美篇《对话5》后面留言,兆梅,兆莲我都认识,还骑过他们从日本寄来的折叠自行车,那时感到特别的惊讶,好奇,羡慕。兆梅、兆莲去日本后,故土难忘,故土的亲朋好友更是难忘。浩渺的海洋隔不断对家乡父老亲热的思念。
因为我上小学时日本张老师教过我,而一个人对于小学时的老师印象特别深刻,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老师教育的恩情;因为我感动于日本张老师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感动于张老师和丈夫张肇国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感动于两人青年时代在国外,后来在国内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际和命运。他们就如一片树叶,在时代大潮中沉沉浮浮,个人的遭际与国家社会风云,密切关联,错综交织。时代的一粒尘土,落在个人的头上都不堪承受,都是巨大的灾难。于是我试图在多幕剧《绯红的轻云》之中,再现那时代的一粒尘土,是怎样左右个人的运命和人生轨迹的。假如读者能从中感受到时代风云的一缕轻风和点点雨滴,我就于愿足矣。 2021年1月19日下午于十四中政教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