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久别重逢,敞开心扉,自我介绍,共读经典,体悟人生。
同读《论语》,共习八段锦。
感受:和平--喜悦—享受
一、目标系统思维
(一)自我介绍
我是谁?为什么来这儿,意愿度打分有多高?下一步怎么办?
同修们分享摘录: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好好学习,知行合一。
构建意愿共同体。
只要处于觉的状态,就不会被点赞点死。(人心本神,本自变动周流,本能开物成务,所以蔽累之者,只是利害毁誉两端。如果我心不动,以顺万物之自然,只是触机神应,就能够发挥良知妙用。——王阳明)
唯一正确的道路——圣学。圣贤的合一、系统状态,就是真善美的状态。
读书——领悟——践行
(二)目标思考框架
1. 你来本季读书沙龙的愿景、目标是什么?
2. 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景、目标?
3. 你参加这季读书沙龙的意愿度,从0—10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4. 为了实现你的目标,你打算怎么做?
这叫关于愿景目标的思考框架。我们都应清晰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意愿度、怎样行动。
在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感受一下,和之前有不同吗?清晰度更高,更有力量。
二、规画
“每季读书沙龙的规画。就是要把我们读书的愿景、目标像画画一样让它清晰可见。于是,每次读书沙龙,我们都把沙龙规画读一遍。
这叫规画技术,是关于愿景、目标的系统思考框架。
规画六层次,也叫理解六层次。它们的特点是:每上一层决定下一层;上三层决定下三层;从上往下贯通:让愿景目标贯注到身份、价值观、能力、行为、环境;从下往上匹配:要让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价值观、身份匹配愿景、目标。表面上是六个层次,本质上是一个整体。最重要的是上三层。
本季沙龙的使命: 弘扬中华心学,绽放生命光彩。愿景目标: 研读《论语》《传习录》《干法》,把圣贤价值观在自己身上活出来;每位参与者的意识水平和能量状态都有新的提升,走时比来时更清晰通透,更有力量,更喜悦。我们希望把读书沙龙建设成一个愿景共同体。”以道相交,携手回家。
成功的人和组织共性的——卓越元素
胸有成竹:苏东坡画竹之前心中先要有竹,对梦想要清晰,勤而行之,有触动立即行动。
1、目标
达成什么目标,成为什么样的人?
2、身份借事炼心,角色≠演员。我是谁?我想活成什么样的人,就是身份意识。
3、信念、价值观:为什么要这么干?每一个信念都包含有愿景、价值观,二者为内涵与外延。
4、能力。匹配的能力
5、行为。让愿景、使命贯注于当下。即使睡觉都被愿景唤醒,有明的去睡觉。
6、环境。对于有明、有梦的人,环境就是资源。对于无明的人来说,环境就是障碍。
一等人创造、利用环境实现梦想,二等人适应环境,三等人抱怨环境。
从上往下贯穿,从下往上匹配,凡事凡时问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当下的言行与梦想匹配吗?
本期沙龙三本书的关系《论语》——根本,《传习录》方法论,《干法》实践版。《论语》是对圣贤价值观的阐释,《传习录》通过致良知,知行合一,把圣贤价值观在自己身上活出来。《干法》践行了圣贤价值观和中华心学的样板。
读书要走心,读的时候时刻与自己的梦想行为联系起来。每个当下,无论做什么都是。把当下的所有的意念、言、行,全部融入自己的梦想、愿景当中。圣贤如神,无时空阻隔。读书沙龙与圣贤同在,心心相印,同频共振,时间如孔子,空间如稻盛和夫。
有人说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牢骚史,《离骚》就是代表。
三、《论语》
第一章 学而篇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字可有两种方法,一是字源,二是语境。学从字源上讲就是老师在前面教,学生在后面学,双手护持,揭开蒙在头上的盖子——启蒙。学者觉也,觉着学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觉悟、觉醒。学习最重要的方向,就是学习必须自己的生命联系起来。
反文旁——教鞭,必须学。子就是从小就要开始学。
教:学习要教好自己,然后再示范出来。学习:仿效、启蒙觉悟、教导。习:实践,活出来,活成一种自然的觉悟状态。屡次飞翔,小鸟反复扇动翅膀,练习飞翔。能飞的时候,空前的喜悦、自由,每一步学习都是为了向自由迈进。学而时习之,时是随时,习是实践之。有朋自远方来,朋是愿景共同体共同学习,同道为朋。
学而时习之:学了就是随时练习,实践,知行合一,知行本一。
不知而不愠:不了解我内在,不重用我,仍然自在。不被情绪左右,不被外在左右,做生命的主人。不住色生心,无住生活。
尧舜禹时代,圣贤帝王德位相配,两方面都是君子,后来分离之后产生异化。
道统——生命科学,与圣贤心心相印,以心传心,道,体。
学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用。
政统——仁政、民主、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用。
道不可须离也,因此所有的都会归到道里,重构梳理人生,发用。感恩参与沙龙的所有老师,所有为了自己、孩子、学生更好,共同来学习践行道,共建愿景共同体、生命共同体,滋养生命,助力成长,以至乐在其中,无修而修,其福不可思议。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仁:爱,桃仁、杏仁,仁就是链接两半的那个生命能量,没有这个点就没有生命。仁要从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对孩子上面来彰显之培养之。
中国人的信仰、宗教就是伦理。
自由的另一个定义就是让世间充满爱。半部《论语》治天下,先治自己。
先爱家人,再谈爱人。本是树根,孝悌慈,仁具有生生不息,无私无我的爱为仁,从眼前最亲的入手,人格就是真善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是致力于,本立是基础树立,基础就是孝悌慈。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知行不合一。仁就是真善美,时刻觉察自己的发心,取悦于人,跟着别人转,是奴非主,忘记自己是仁德的主人,曲意迎合易彼此喂养小我,成就小人。仁道要成人之美,既要关注内在,也要关注言行的结果。仁义之人,其言霭。
行仁落地心法:一个是要挑好的看,越看你的是你就越是,二是用未来的眼光看。
价值感低:问她的身体零件出多少钱卖?不卖,说明身体无价,心亦无价,所以人是最有价值的,不可妄自菲薄,因身为造物主的我们,本自具足。
四、八段锦
舒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