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子评论他的老师同学,他说他的生物老师非常负责任、有爱心,对他们班的同学严格要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说起某个同学,他说这个同学情商不高,但人品非常好,特别有爱心。他眼中的老师同学都很有爱心、人品好、负责任等。我感受到了儿子的积极正向。一个人眼中所见必是其心中所有,儿子看到了周围人的美好。
前几天老公和儿子谈起他们大学新生家长强调军训的一些注意事项,儿子觉得家长担心太多,老公强调那是考分非常高的学生家长,暗示那些学生比他强。儿子对老公的暗示非常不满,说:那些学生大多来自重点高中,那个分数在班内也不过是中游的学生,他的家长有多能?他的分数虽然低,但在普通高中属于优秀的,他并不比他们差。我感受到了儿子强大的自信。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51992/4bc5a3b9b8b9a91e.jpg)
儿子初中毕业时不很自信,经常对老师有不满事项,也不说同学的优点。如今高中毕业了,儿子满眼里看到的竟是对方的优点,并且对自己考得不算很高的成绩非常满意。非常尊重同学,无论学习好的还是差的,他都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儿子的自尊、自爱、自信比上初中时都有了很大提高,这是怎么回事呢?
儿子中考时以一分之差进入了我区的普通高中-临淄中学,从进入普通高中那一刻起,他就给自己降低了期望值,他觉得在这样的高中不可能考出很高的分数。尤其自高二下半年,他的考试成绩在班内名次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全区分数虽然不高,但在他们班内属于前几名,每一次考试他都感受到了成功。这种低期望值,让他不停的感受成功的感觉,自信越来越强。
从孩子初四开始至高三,我曾坚持给孩子写积极正向的小鱼,通过他的行为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比如他对家长、老师、同学的爱心,对自己、班级的负责任,人缘好、爱劳动、审美能力强等,只要沾边的及时给予认可。这些优点在孩子身上逐渐被强化,最后他深信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他对别人的关注点开始变了,他也看别人的优点,看别人的闪光点,只要他自身具备的,他都能从别人身上看到,孩子越来越积极正向阳光,越来越自尊。
自尊(self-esteem),即自我尊重,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詹姆士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自尊的经典公式:
自尊=成功/抱负。
根据这个公式,增大成功和减小抱负,都可以获得高的自尊。成功或许有许多制约因素,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但我们可以降低对工作和生活的期望值,一个小小的成功,就可能使我们欣喜不已,提高我们的自尊。
这个公式在儿子身上,得到了极大体现。如何培养一个高自尊自信的孩子呢?
一是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比如对孩子表现出慈爱、有兴趣、接受与卷入,对孩子的前后要求一致、双亲一致,尊重孩子并给予其一定的自由说服,而不是体罚孩子行为。二是表现的反馈,特别是成功行为的反馈,可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三是选择那些适合个体能够取得成就和成功的活动,有益于增加孩子的自尊。四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的进行社会比较,也就是选择与自己的孩子能力差不多的人进行比较,使孩子处于恰当的位置,有利于增加自尊。
高自尊的人对自我现状常常是满意的,他们对自己的存在能力和存在价值充满自信,即使这种能力和价值并不比别人高;另一方面,高自尊的人虽然对自我现状很满意,但并非停滞不前。相反,正是由于他们对自己很满意,很自信,所以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他们都表现出了社会所期待的良好形象,社会环境自然也就作出了良好的反馈,从而与社会环境形成了良性互动,进而不断改善和提高其自尊状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