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时隔半年踏入自然恩典的课堂,内心激动不已。万籁俱寂的深夜,我翻开半年前的笔记抄本,看到扉页上自己所发大愿:愿意用此生去引领帮助一万个家庭的孩子、家长走向美乐爱觉,突然间内心又涌起了无比力量,感恩寂静法师引导我走上一条实现生命价值的大道!
图片来源:佛山醒狮论坛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
孔子的四教,重点在讲做人。“文,不完全是传播知识,文以载道,以经典养君子之品格”。而“行”、“忠”、“信”三教都是讲做人的品行德性,这说明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只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学而优则仕”的论道霸占老百姓思维过久,读书成了一种特别功利的事情。认真学习为了考名校,考名校为了找份好工作,找好工作为了赚更多钱,赚更多钱为了住更大的房子、买更贵的车……学习是为了满足更大的欲望,个人的价值、使命和担当已经被淹没在欲海之中。一个社会对待教育的态度,就反映出教育对人影响的缺失程度。
到底这个社会需要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或者说到底人要变成什么样的人,才能满足作为社会人的需求或者价值?
教育首先要教孩子心怀大德,做一个完整的人。什么是完整的人?什么是大德?我认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是大德。能正确面对接纳自己,对天地有敬畏之心,对万物生命有悲悯之情。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他能坚定的立足于世,更能脚踏实地创造幸福生活。
但现实生活里过于功利的社会让我们忽视基本健康人格的培养,重知识轻德行更严重影响社会发展,远有药家鑫肇事杀人案,近有北大学子丧心弑母,这些血淋淋的事例让人心寒。长期以来,教育都致力于培养高精尖人才,却忽视了对一个普通人心智的培养,缺失了一种遵纪守法的底线教育。所以教育要回归常态,教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底线、心怀大德,有敬畏心的守法公民。
教育要帮助孩子积极上进,成为更好的自己。教育不是培养完美,是帮助孩子发展和成长。教育就是让生命绽放,成为更好的自己。但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父母都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考名校,各种兴趣班、补习班侵占了孩子的课余时间。家长们为了自己的面子特别爱拿孩子攀比,和邻居比、和同事比、比学习成绩、比兴趣特长、比身高外形……什么都要和别人比,久而久之,家长们的攀比成了孩子痛苦的根源,慢慢地忘记了学习的初心。家长如果不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忘记了要尊重孩子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教育的初衷不是为了满足成人的成就感、虚荣心,教育应该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成长的三条路径:自信、自省、自律。
自信是能量的源头。一个自信的人朝气澎湃,内心激昂。自信来源于内在的圆满富足,自信的人喜欢付出、喜欢成就别人。自信的人付出越多收获越多,他越给予越自信。教育要培养孩子自信的品质,多引导孩子去奉献社会、去服务社区。当心中有爱,付出爱的时候,自信就会从心底油然而生。
自省是成长的关键。“吾日三省吾身”“成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方法”。一个人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必将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研究对策并及时解决问题。生活中自省能更快的成长。教育要引导孩子学习自我管理,每天坚持自我反思,比如反思一日过失,言语上、行为上各个方面的过失,觉察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反思一日所得,总结自己做得好的经验,以便在下次遇上同样的事情能及时解决。
自律是成功的保障。“自律给我自由”一个自律的人不仅给他人树立良好的形象,更能轻松达到自己设立的目标。自律也叫自我约束或自我控制,孩子最难做到自我约束。教育要有方法来引导孩子养成自律习惯。比如分解需要自律的任务时长,从短时间开始,逐步加长;或者设定自律目标,达成后能得到奖赏;还可以把自律的内容对外公开,让更多的人来监督自律。
教育要引领孩子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幸福是一种能力,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力。春夏秋冬,孩子在气候变化中感知四季迭代,享受四季所带来的的不同美景;花鸟虫草,孩子在大自然中感知生命的伟大,享受生命绽放的快乐。教育要引导学生发现美,体会当下一切美好的人、事、物。
网图,侵删文|山禾佳人
作者简介:20年教育经验,资深家庭教育工作者,专注于6-12岁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灵成长、学科教育,立志帮助一万个家庭创建美好、快乐、信任的亲子关系。
我需要您的支持和肯定,请点亮下方的“喜欢”❥
转发无须告知,转载请联系作者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