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报了怀左老师的写作班,今晚终于开课了。八点钟如约的进入简书大课堂听课,第一次参加写作课程,有点莫名的小兴奋。
正式进入了微课学习,怀左老师的讲课套路很简单,问候+自我介绍+课程内容。
完成简单铺垫后,单刀直入课程内容。
第一章:学习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主动学习,不断输入
2、写作需要培养的几个好习惯
3、语感和灵感的培养
4、学习“以意运法”,反对“依法成文”
5、学习最主要是学什么
本以为高手的写作套路都是上来直接上大招,画大饼。让你学完马上简书签约作者,实现从一个“苦哈哈”的屌丝逆袭成为一个财富自由的人生赢家。
那都是幻想,回到现实,老老实实的坐冷板凳听课。
怀左老师第一招给你“洗脑”,很多写作小白一开始就有错误的认知,以为写作课程上来立马教你大招,听完立马就可以动笔写下一篇又一篇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怀左老师却没有直接给我一条“鱼”,而是教我如何“捕渔”,只有正确的掌握了如何“捕渔”的方法,就算老师不在也可以自己去“捕渔”。
在这堂90分钟的课程我收获了三点“捕渔”技巧

一、读书就要读经典的书籍
要学会读经典的书籍,而且要学会深度阅读,而不是泛泛而读。
经典的书籍之所以一直流传至今依然经久不衰,有的甚至出了20版之多还依然再版。
这就是经典书籍的魅力,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经得起社会的冷嘲热讽、经得起不同层次的学者的推敲,最终流传下来得到世人的认可。
没有听课前,我的感受是凡是喜欢读书的人都会建议我们看书一定要看经典的书籍,里面很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反复去研读。
但是你需要花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在上面,不然你只知道它是一本经典的书,而不知道它为什么能成为一本经典的书籍。
我现在虽然喜欢看书,但是听到经典书籍这几个字时我有点恐惧。在我的理解中经典的书籍都是很难读的懂,很难理解的读物。
老师给我们讲了写作为什么要去读经典的书籍?
从时间维度看,经典书籍都是经过反反复复的验证和质疑,最终流传下来被世人研读。
写经典书籍的作者不但是个作家还是个思想家,他们看问题与一般人不同的点在于看到问题的本质,一般人看到的是事物表层的联系,这也是一般人成不了思想家的原因。
读经典书籍可以引发我们进行深度思考,从而提升内在内在修养,培养从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模式。

二、写作需要培养的几个好习惯
1、热爱生活:好文章的取材都是源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整天抱怨生活,不去发现生活美的人,很难找到写作的素材。只有热爱生活,才会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最后成为你烹饪的好材料。
想清楚然后写:我写作的初心是想通过写作梳理内化知识,提升表达能力。只有想清楚了才能表达出来,很多人说:“我就是知道但是表达不出来”。这就说明其实你没有想清楚,想明白,所以你在糊涂的过一生。
锻炼语言习惯:写作就是一种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写出来的文章的流不流畅流,就如同说话的时流不流畅一样,书面表达其实跟口头表达一样体现出你的情感和节奏,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多锻炼。
写完反复修改:现阶段我的写作任务是写21篇作为启动阶段,这个阶段我的重心放在养成写作习惯上,培养自己写作的信心。所以我的文章只是作了简单的修改,没有下很大功夫在反复修改上。
怀左老师给了我写完反复修改的建议:找出错别字、修改语句的通顺度、整体的结构是否合理的三个建议。
在接下来的第二阶段的写作训练上我会采纳这三个建议去反复修改自己写过的文章,把文章理顺。
把自己的稿子读几遍:写完后要反复的读自己的稿子,读稿的过程可以发现看稿时看不到的弊端,就是从多维度出发去打磨自己的文章。同时在读的过程中会发现文章的流畅程度如何,表达是否到位,结构是否严谨。

三、素材的积累
课程结束后的问答环节我提出的问题是:“写作的素材库应该如何建立”
大脑更擅长思考并非记忆,没有那个作者是通过记忆来提取素材的,都是通过第二大脑来储存的素材。
例如:台湾作家李敖的看书习惯很特别,他把所有的书剪成一块块储存在分好类别的笔记本上,如同图书馆,将所有的书籍进行分类便于读者检索。如果一本书两面的内容都需要他会买两本书,把正反面剪下来储存好,当写作需要提取素材时直接从素材库中筛选出来使用。
所以要善用第二大脑,第二大脑可以是你的笔记本、手机、网络云盘、网络笔记本等,善于使用第二大脑来协助记忆让大脑充分发挥它思考的作用。
其次学会将素材库进行有效的分类,结合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合理的分类,在日常看书或看文章时看到有用的素材一定要停下来摘录到自己的素材库里。当你养成了素材的收集,时间越长复利效果越明细,为你后期的写作提取精彩的素材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
以上是通过怀左老师第一节写作课学到的三个“捕渔”技巧;
读书就要读“经典”,经典书籍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作者是如何深度的看问题和思考的。
写作需要培养的几个好习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我们未来能写好文章的基础,有了扎实的基础才可以学到更多的“无招胜有招”的技巧。
素材的积累就想我们写作的养料池,当缺少营养时可以为我们源源不断的能量。
网友评论
要读写结合,保持阅读习惯,因为写作就是输出,如果没有高质量的输入,会写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