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文字的缘分也许早就注定,这是思想产生时不曾想到的,因为从小喜欢的是数学,而非文字。
其实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文字,主要是自己是个井底之蛙,对外界许多东西不在意,不在意热闹中的喧嚣,不在意外面的是非,所以说起这些就没话讲,有时只充当一个倾听者,这自然而然与文字距离就遥远了,因为文字需有内容可写。
对于这些,不在意中还有另层意思,那就是不喜欢指指点点,不喜欢拿道听途说的话来传话,许多事都是从浅道中来,是不能得到深入了解的,所以事不可乱议,特别是对于好事者,对于修养不够好的人,传起话来难免不添油加醋,曲解本意,引起伤人伤己的事就不好了。
这种不加议论,不乱说话,不代表不懂,还是有些懂的。
喜欢安静,喜欢孤独,因为孤独可以产生繁华,繁华来自思想,思想来自对生活本质的认知,对生活的拷问,这些活跃的思想,其实是一堂堂很好的人生课,自有其精华,自有其精彩。对本质的认知即是哲思,有哲思的地方,就有真实生活的参与,比起现实生活更真实,因为哲思非认知核心不可,核心是“主子”。
说到喜欢数学,喜欢数学中的思维,是很有趣的。数学思维中,那些逻辑,是思想逻辑,小思想大思想逻辑,是生活逻辑,是哲学逻辑,是空间逻辑……
有了这些逻辑思维,自然就产生了头脑语言,不过在数学中运用,是一串串的数字和符号,并没有太多的文字——像作文一样的文字。
以上这些,文字都是存在于头脑中,对于写景叙事作文,是用不上多少的,但思维方法倒是融进其中了,这是文字初步以这样的方法浸入。
往后推,直到生活中碰壁,一些矛盾常常在生活中叠起,时而倾斜一下,倾倒一些,继而又换来一批新的,反复的东西终于撞碎了心里的某些东西,摔了一地。这摔碎的声音,激发了对生活人生的追问,摔得越彻底,追问得就越深入,直抵核心。
这样一来,心中收藏了许许多多零碎又整体的感悟,释放便成了一种缓解,一种轻松,一种幸福,于是笔随心走,慢慢地从日记开始,思想开始用文字表达了。
这还不算是思想与文字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赢。
随着日记真正成了日日记记,把生活写成一篇篇日记,生活气息在文字中出涌现,在心中浮现,思想与文字才真正开始对接上了。这种对接,主要体现在,接下来的剖析日记。
剖析日记,就是一日三省吾身。对自身的缺点,随时发现,修正,不给自己以借口的机会,严格要求自己,哪怕是剖得声泪俱下,剖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也会以技术的手段来完成与自己的每次交接,灵魂交接。
这种灵魂处的交接,开启了思想与文字的亲合力,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
这样一来,生活日益丰富,心量变大了,思想与文字有机结合在一起了,成为了滚雪球一样的精神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