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论语》心臆
《论语·先进第十一》14:升堂者何愁不入室

《论语·先进第十一》14:升堂者何愁不入室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1-02-26 21:42 被阅读0次

《论语·先进第十一》14:升堂者何愁不入室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如果单纯从浅表去读,即便是《论语》这样的经典也会成为变形的信息冗余,充其量占用点儿我们大脑有限的内存而已。

从前表来看,这段话大意如下:

先生说:“仲由的鼓瑟声,怎么能出自我的门下呀?”门人听了不敬子路。(后来)先生说:“仲由呀,他的学问已经升堂了,只是未入室罢了。”

鬼知道,我们能从这个情境中领悟到什么。是孔子的机变,门人的浅薄?还是子路的过于刚强,印证他的所谓“不得好死”?抑或是孔门之学的博大精深,登堂入室之间还差着这样老鼻子劲?

孔子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当然没有办法把他老人家扒出来讨问。唯一的办法便是通过还能找得到的只言片语,去揣测印证,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解决自己面临的现实问题。这或许才是读《论语》这一类经典的真正价值。

一、仲由之瑟会不会也“行行如也”

参与编纂《论语》的孔门弟子在描摹孔门“先进”时,特意为闵子骞、子路、冉有、子贡等人做了“画像”。子路这幅“画像”的总体特点是“行行如也”。

“行行如也”是刚强果敢的样子,其实,这个刚强果敢背后还有个“勇猛精进”的意味。孔子闲下来想要矫情一下,讲“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那意思是说,如果实在不行,我就乘着木筏到海外去找可以传道的地方,到那时,大概只有子路会和我同行吧。

听了这话,子路高兴的不得了,马上就要去抓落实。孔子笑着说,你这个子路呀,真是比我更勇猛精进,可惜咱找不到那么合适的木头做木筏呀!

子路是个典型的实干家,是适合抓落实的“干部”——“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回过头来,再来看这个“行行如也”,是不是又多了一层实行、落实的意味。

“由之瑟”当然也会“行行如也”,孔子听来,一点也不像是自己教出来的,全然没有含蓄、委婉的意味。所以,老人家才会有“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的感叹。

问题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先生的感叹引发其他门人弟子对子路的轻视。

二、“行行如也”的仲由之瑟最终会怎样

子路向来刚强果敢、勇猛精进,满脑子的抓落实。

千万不要小看这样的人,这种人在学界绝对是典型的学霸。你头一回见他鼓瑟像是在抡大掀,问题是人家是用“未之能行,唯恐有闻”的执着鼓瑟的。每出来一个日头,人家都在勇猛精进。多少人都放弃了,人家还是刚强果敢、勇往直前的状态。

“行行如也”的子路,一旦开始学习鼓瑟,最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登堂入室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学过钢琴的人都知道,要弹好钢琴,除了手感之外,关键是对于节拍的感觉。后来,人们还发明了节拍器来强化这种感觉。子路的“行行如也”简直就是自带的节拍器,他的整个人生都是按照固定的节拍来运行的。对于未能达成的精进目标,他会锲而不舍,勇猛精进,像上了发条一般机械运转。

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初孔子那句“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未必就不是“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翻版。

像子路这样“行行如也”的勇猛精进不已,真无法推想他生命终结前的成就会是什么样的。

三、升堂者何愁不入室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相比较于把这段话解释成孔子意识到门人对子路的轻视后的评语矫正而言,从子路的“行行如也”出发,把这段话当成是子路在鼓瑟方面“行行如也”的结果,似乎更为丰满一些。

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不久之后,再来听子路鼓瑟,已经有了正大光明之相,俨然已经升堂了,只是在精微细节方面,还需稍加注意,才能真正入室。

升堂者如子路一般“行行如也”,又何愁不能入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先进第十一》14:升堂者何愁不入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yv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