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缘起
读研前两年我从未想过读博,愿意大抵有二:一是我本身是跨专业读研,讲真学术底子确实比不上科班出身,我没有信心;二是我是工作两年之后读的研,再去读个博,大龄单身女博士这个头衔有点可怕。
后来,机缘巧合,导师觉得我课程论文写得不错,推荐发表了一下。这大大激励了我,好像我还是可以搞学术的。之后毕业论文也写得比较顺利,这使我逐步建立起自信。当然最终促使我考博的动力是因为我有点喜欢我的同门,虽然不可能在一起,但还是想离他近一点(喂喂,说好了正经搞学术的呐)。至于年龄嘛,反正我年轻的时候也没对象啊,难道我不读博就能脱单了吗?哈哈哈,既然如此,那就读一下吧。
于是在研三上学期的时候决定考博,说干就干,迅速确立了学校和报考的导师。
过程
研三上学期其实是比较繁忙的,要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而且也不能在考博这条路上吊死,心里还得悬着工作的事。所以,虽然早早将复习的书都买了回来,但一直到今年一月份我才真正开始看书(说来惭愧呀……)。
然后回家过个年,根本无心学习。总之断断续续,到三月份考试前一天晚上才把书都翻了一遍。怀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悲壮心情,我硬着头皮上了考场。文科的好处就在于,就算不会也可以东拉西扯,然后还觉得自己写得很有道理。当然,由于我准备得实在不充分,考完之后,我觉得完了。心里那个悔啊。
但由于我英语还不错,我确实还抱有一丝侥幸心理。等待结果的日子是非常难熬的,我考得学校出成绩还特别慢。刚开始我还非常淡定,觉得前方一片光明。后来,时间久了,找工作又连遇挫折,我开始焦虑起来。差不多一个月后,成绩出来了,成绩确实一般般,但也没想得那么差。我向之前考上的师兄咨询了一下,师兄说比较危险,我的心感觉一下子凉透了。
等分数线的那段时间,我开始狂投简历,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开始找工作。面试了几个后,定了一家约好实习。这才稍稍安下心来,毕竟也不是完全没有退路。就在我望眼欲穿之时,分数线公布了,我正好擦线进了复试。鉴于我是个面试渣,我觉得情况非常不容乐观,笔试都比不过别人,难道我面试可以?
我几欲放弃,一度颓唐,甚至开始怀疑人生。我给导师发邮件,导师说竞争激烈,让我好好准备,我的心又一下子凉了半截。那一刻,我真打算放弃了。后来想想,善始善终吧,到了这一步,就索性坚持到最后,失败了也没关系。于是,开始准备自我介绍,撰写读博计划。讲真,当我写读博计划时,我才真正开始思考为什么要读博,并且发现了自己残存的对于学术的热情。然后又为了潜在的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失败难过起来。一直到复试前两天,心情都不是很好,持续抑郁。然后走在路上,遇见了他,熟悉的笑了一下,我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摔!就是这么没出息!),整个人充满力量。这样,在最后关头,我认真背了自我介绍,将老师可能问的问题都做了一番准备,信心满满地去复试了。
事实证明,准备与不准备真的不一样。复试时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侃侃而谈,结果顺利被录取了。虽然结果是好的,但这个过程真的太折磨人了。我只想说,不管做什么事情,还是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一定要拼尽全力去搏,其实真的是越努力越幸运。
尾声
考博成功之后,好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这整个过程,心情就像是坐过山车,起起落落。最后,已经归于平静。细细想来,读博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年龄的压力、科研的压力,我是否真的能够承受。不惯向别人求助的我,真的可以应对以后的风风雨雨吗?读博怎么想都是一件清苦的事,埋头书斋,我想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勇敢地走下去。未来模模糊糊,不可预知,这种不确定性给人希望,也使人恐惧。确定的生活固然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但生命只有一次,当然要尝试各种可能,不断地跳出舒适区才是生命本该有的姿态。
至于年龄的问题,我不读博也会变老啊,也找不到对象啊。为什么要因为世俗的成见而阻碍自身的发展呢?那些社会强加给女性的压力,我没有理由选择认同。爱情,可遇不可求,如果注定与爱无缘,那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最后附上我喜欢的话: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by罗曼罗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