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归去

作者: 目送归鸿 | 来源:发表于2016-04-21 12:20 被阅读1132次

不如归去,是历代文人心中的自我呼唤,是宦海沉浮后的情感抉择。真正的文人,必有家国情怀,天下心胸,讲究的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待功名事了,然后飘然隐退。然而这只是文人心中的美好理想和愿望。侯门一入尚深似海,何况皇家之门,想进出随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往往深陷其中,一去就是一生。有几人能做到像范蠡一样,一挨功成,便高蹈远引,视名利为粪土!“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他也因此成为历代文人膜拜的对象。

秦朝名相李斯,官越做越高,名越来越大,贪恋荣华富贵,不舍官位权势。最后却死于阉人赵高之手,临死前他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想回到当初打猎种田的日子,可惜再也回不去了。既知今日,何必当初!晋朝著名的文学家陆机,因战败被斩,临刑前也感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当年在华亭读书,常闻鹤唳,如今再也没有机会听到,平静安好的日子再也没有了,真的是让人思之凋朱颜。文人书生,总是抱着美好的想法,以天下为己任,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其实真正堪忧的是他们自己。一幅弱躯,一腔热血,一心要名垂青史,立功扬名。结果搞得自己进亦忧退亦忧,没有可乐之时。“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的悠闲,只能是存在于想象之中,归去成为永远的期待与希望。

真正能够放下官场和庙堂的是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悬印辞官,毅然决然地归去。不仅真的回去务农,还务得专心致志,务得饶有兴致,他的抒情美文《归去来兮辞》,被苏东坡高度赞美:“晋无文章,唯陶渊明之《归去来兮辞》”。在此文中,陶渊明披露了心声: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可以想象,陶渊明这样写出“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诗句的读书人,要彻底与官场说再见,经历了怎样痛苦的徘徊?在深刻思考后,他终于认识到,自己过去是“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如今看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自然状态,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我们从他的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都可以察觉到他离开官场后的放松自然心态,这也是唐朝文人特别推崇他的根本原因。

远离了政治,远离了漩涡,也就远离了宿命,自己把握了人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身心回归,寄情田园,这是文人的梦想,然而纵观历史,除了少数像陶渊明这样的明智之士,能够纵情山水,乐乎天命外,绝大多数都深陷泥沼不能自拔,直至梦醒身灭,可怜可叹!

相关文章

  • 归去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 不如归去

    既然恋无可恋,不如归去。 既然满心疲惫,不如归去。 寻一处港湾,不如归去。 启一段心路,不如归去。 是逃避吗,或许...

  • 无题

    漆黑蓝夜 于杯盏之间寻找夜半炙语 漫天星光 亦不过流言蜚语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踏着一片叶子的永恒 就这...

  •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归去,归去……

  • 【康乐斋典故】不如归去⑤

    康氏典故 不如归去⑤

  •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我未曾看过言情小说/偶然有幸看到琼瑶阿姨之作还珠格格/只是短短的一幕 思绪停留了片刻/那一幕至今在我脑海深深定格/...

  • 山中事

    山中事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何如?如何? 莫归莫归归莫,长笛一声何处? 山中何事?山中何事?有何事焉? 1 “松花...

  • 不如归去

    杜鹃啼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许多人远走他乡,最终还是要回归于最原始之处。也有许多遗憾之人,至死都没能回到...

  • 不如归去

    (注:打卡第730天) --燕子语呢喃 心儿在流浪 脚步却无比沉重 不知下一站要去向何方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归去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如归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et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