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
对此,我们该怎样思想呢?我的首先疑问是,这是真的吗?辩证思维则分为两个方面:为尧舜之德,大概努力为之或可行;成尧舜之业,则奋力为之则未必然——客观条件不允许啊!
成事的逻辑前提——成人,成人之后的逻辑发展——成事,都是需要辨识和把握环境的,不顾主客观环境条件,是难以成事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以为梁启超先生在《曾文正公嘉言钞 · 序》中的一段话,非常值得思谋和体悟。
我们先看这段话的第一层意思:“生当学绝道丧、人欲横流之会,寙败之习俗以雷霆万钧之力相罩相压,非甚强毅者固不足以抗圉也。”这就是说,在恶劣的环境下,人是难以成事的,尤其在“学绝道丧、人欲横流、陈旧习俗罩压”的社会环境中,人之成事更难;若要成事,非“强毅”——刚强而有毅力者不可。这其中,就有一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成事原理:客观环境压力越大,主观意志的刚毅力越顽强。如斯作为,怕是极少数人才能为之。曾国藩恰是这样的人。
接着,梁启超先生又说:“荀卿亦有言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而严师畏友又非可亟得于末世,则夫滔滔者之日趋于下,更奚足怪!”我以为,前面一段话是讲不利于成事的社会环境,这一段话是讲不利于成事的人际环境,即“庸众驽散”者多,且“滔滔日趋于下”,而“严师畏友”——在道义、学问等方面互相砥砺的朋友难得。也就是说,“孤家寡人”是很难成事的。怎么办?何以绝处逢生?“有志之士,其亦惟乞灵典册,得片言单义而持守之,以自鞭策,自夹辅,自营养,犹或可防杜堕落而渐进于高明。”这就豁然开朗了“孤军奋战”的秘籍!——“乞灵典册,自鞭策,自夹辅,自营养,渐进于高明。”曾国藩,正是这样作为的成事之人。
历史与现实地看,在社会与人际环境不利的条件下成事,尤其是“逆袭”成功,自助就是天助!
如此,该是最具价值和意义的辨识成事的环境。

网友评论